《白夜追凶》,兄弟悬疑

2017-09-29 21:33:27张月寒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潘粤明王伟指纹

张月寒

“白”和“夜”是这部剧的文眼,而剧集最吸引人的,也是这种双胞胎兄弟互换身份的悬疑。

最近,悬疑破案网剧《白夜追凶》(以下简称《白夜》)以黑马般的口碑成为不折不扣的热门剧,“赶超美剧”“良心之作”“炸裂演技”……观众不吝溢美。故事讲述一对孪生兄弟,哥哥关宏峰是警队的前支队长,办案经验丰富,破案率超高。弟弟关宏宇因一起灭门案变成通缉犯,藏身哥哥家中。因为哥哥有黑暗恐惧症,两人用白天夜晚替换身份的方式,借助哥哥重回警队当顾问的契机,寻找弟弟被冤真相。在这条主线下,电视剧又有平均每三集一个案子的支线,并行交织,引得人追索下去。

该剧导演王伟是一个1988年出生的初中辍学青年,编剧指纹虽在国内悬疑圈浸润日久,但《白夜》也是他第一部编剧作品。主演构成也不是超级大咖,剧本身也不是什么IP。题材上,无论是悬疑还是罪案,在国产剧领域都不是首次尝试。为什么这样一部剧,它就火了呢?

东北小城青年

在这部剧之前,导演王伟的独立作品只有一部不太火的网剧《乙方甲方》,另外还拍过100多集普法栏目剧。他的成长和职业经历,是一部颇有意思的东北小城青年逆袭史,也代表着目前网剧领域,一种较为特别的导演类型。

王伟中学时期沉迷于网络游戏。2004年,16岁的他退了学。辍学后决定学一门技艺,于是报了一个班,学“后期的各种乱七八糟的有剪辑特效的软件”。2005年,他去了哈尔滨一家婚庆公司,在一条又一条别人的婚礼录像中,继续自己的“剪辑练习”。

在整个对王伟的采访过程中,都充斥了一种“我跟谁谁关系比较好,特别聊得来”这种总结概括。他说自己跟父母的关系特别好,家里的亲戚也特别喜欢他。“脾气、性格挺好,是个懂事的孩子”,他这样总结。在强大的东北唠嗑基因的影响下,王伟到一个单位或遇到一个看得顺眼的人,就跟别人聊得水乳交融。我们如今把他辍学的这段经历如实记录出来,并不是鼓吹所有的成功之路都必须通过一场辍学来完成。每个人选择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同的。某种道路,也并不适应全部个体。王伟在采访中说他在哈尔滨那家婚庆公司工作时,光擦地就擦了两个月。也正是这样的经历,王伟说他现在“对弱者会有一种天生的同情”。

2007年,王伟离开了婚庆公司,只身来到北京闯荡。经历了“住地下室、找不到工作”的典型北漂生涯,又见识了有钱人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就是“外来的小石子给别人铺路,跟他们比没希望了”。一年后,这个心理受到挫折的年轻人回了长春。有一天,他在“纠客”网上看见了五百的作品《贱男日记》,觉得“哎呀妈呀这哥们儿拍得好,有点类似现在网络大电影的感觉”。他找到五百表白了自己的欣赏。但那时五百公司不缺人,只有不带工资的实习岗位。迫于生计,王伟没去投奔他,可联系一直没断。直到2010年初,他正式加入五百的公司,那时叫“嘎雅映画”。

2011年有一个拍摄普法栏目剧的活儿,能挣钱,但五百不想做,王伟接下了。如今想,他觉得这一系列剧帮他日后执导《白夜追凶》积累了刑侦剧拍摄经验。

王伟拍栏目剧这段时间,五百一直在搞原创,他的一部短片《电影!电影!》在优酷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优酷的“新导演扶持计划”找到了五百,给他投资15万元拍了一部新短片《刹车》,张译主演。这个片子又得了奖,并受到陆川的赏识,于是有了之后的《脱轨时代》。在这部作品里,五百团队首次和潘粤明进行了合作。

《脱轨时代》拍完,王伟和五百就正式从长春来了北京。当时,他们把器材等“家业”都留给了公司剩下的小朋友,说:“我们先走一步啦,等到站稳脚跟后就都把你们招过来。”《心理罪第一季》拍完后,这些“小朋友”也都来京了。

2014年,五百执导了网剧《心理罪第一季》。在这部作品里,王伟是B组导演,拍邰伟(就是《白夜》中周巡的扮演者王泷正)的戏比较多。《心理罪》本身也是一部破案悬疑剧,有破案天赋的心理系学生方木,通过对罪犯“心理画像”的方式,迅速破案、捕捉凶手。这部剧是根据在网络上已拥有大量“粉丝”的雷米原创作品改编的,和《白夜追凶》的编剧指纹一样,雷米也是能接触到大量真实案例的作者。《心理罪第一季》2015年播出后,反响也不错,可以说具备了悬疑剧成功的诸多因素。但为什么就没有《白夜追凶》这么火?

王伟认为《白夜》中孪生兄弟的这种设置比较“讨巧”,而且《白夜》是双线叙事,《心理罪》相对而言比较单线,“主角的命运和观众的联系不像《白夜》那么大”——观众追《白夜》,除了好奇每个案子的凶手是谁,也会为兄弟俩会不会穿帮而担忧,也想弄清关宏宇被冤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韩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等等。

不管怎样,《心理罪第一季》的锻炼为王伟拍《白夜追凶》奠定了基础。王伟执导的第一部网剧是情景喜剧《乙方甲方》,那是优酷青年导演扶持计划的作品,当时优酷和王伟对接的是监制袁玉梅。彼时优酷和土豆刚刚合并,袁玉梅也是刚到了这样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两个“都是新人”的人合作较为融洽。袁玉梅一直希望王伟快速成长,有意为他提供一些机会。袁玉梅将《白夜追凶》的本子交到他手上,顶着一定的压力,让一个没有独立执导经验的年轻人去试这样一部剧。

王伟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人”身上学。这也是为什么他描述自己的经历时,总是以一个又一个“人”作为单元。他自己分析,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观察人的能力特别敏锐,容易抓住一个人的特点。

《白夜追凶》中,最精彩的是一人分饰两角的那种分裂和传神。王伟说,在现场时,他和潘粤明的溝通非常顺畅简单。“太弟弟了,或太哥哥了;偏弟弟一点;偏哥哥一点。我们经常这样沟通。”王伟说,“其实就是两个人物。一个人物演完了,去换妆,再上来演另一个人。”endprint

之前在《脱轨时代》,潘粤明就和五百合作过,那时王伟就觉得他戏好。后来他看潘粤明在《唐人街探案》中演的变态父亲的角色,就觉得有《白夜》中哥哥身上那种感觉;而在《跨界歌王》中青春活泼的表现,又有弟弟的影子。“他演兄弟俩的潜力我在直观上能看到。”王伟说。

过早地进入社会,使王偉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经验运用到剧中,会变成某些接地气的细节。剧中诸如称体重、谁胖了谁就做俯卧撑、在屋里戴手套防止遗留指纹等,都是王伟后来加的。在采访中言谈有股东北式幽默的王伟,剧里很多搞笑情节也出自他手。比如高亚楠把兄弟俩认错那一段,就是他在片场“纯现编的”。

悬疑+兄弟情

编剧指纹在《白夜追凶》之前写过一部小说,《刀锋上的救赎》。《白夜追凶》的“兄弟情”在《刀锋上的救赎》已初见端倪。虽然后来剧本已是重新创作,和小说没有太多关系,但小说中的赵馨诚和韩彬,某种程度上也非常像一个事物的两面,他们酷似又迥异,相互依赖又相互撕扯,这似乎是《白夜追凶》让人着迷的双胞胎形象的溯源。

《白夜追凶》有着“硬汉派推理”的明显特色,女性角色多为辅助男性角色或充当线索,本身的形象大多不够丰满。周舒桐的存在是为了映衬关宏峰的智慧,而关宏宇邂逅的一众女人,像是对他自身魅力值的一个说明。包括之前遇难的女警伍玲玲,也只是关宏峰“黑暗恐惧症”的一个导火索。王伟说现在他也检讨过这一点,女性角色是不是能做得更“亮”一点,“当时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这个事儿,满脑子就是他们兄弟俩、如何处理他们兄弟俩的关系”。

王伟在采访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是他津津乐道的、充满细节感的兄弟情。重视兄弟情的王伟,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得益于此种性格,也体现在了《白夜追凶》的拍摄中。摄影师和灯光师,包括演员,很多都是他合作多年的人。他跟师傅五百亦师亦友的感情已经深厚到“不聊了,聊都矫情”。王伟说,俩人在友情蜜月期的时候,五百天天送他回家,在他们家楼下至少聊半个小时再走。《白夜追凶》的摄影师刘英剑也是王伟在《心理罪第一季》B组时的摄影师,是那种“在路上折腾两天,来了只干一天的活儿也愿意”的交情。“刘英剑来长春时我们都睡一张床,一条被子睡了两年。”王伟说。

与编剧指纹作为资深悬疑迷不同,王伟“从来不看悬疑或推理的小说”。在采访中他反复说自己并不是那种对某类题材或某种调调特别有情怀的导演,不能说自己对于拍什么样的作品有着某种“梦”,他更迷醉的,是那种兄弟们聚在一起做事、拧成一股绳成就大事的感觉。

“可能我们不干影视行业,干个餐饮连锁也行。”王伟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潘粤明王伟指纹
CHARACTERIZATION OF RESIDUATED LATTICES VIA MULTIPLIERS*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为什么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
潘粤明“佛系”理财也闪光
投资与理财(2019年4期)2019-11-28 20:49:34
小 蝌 蚪 的 尾 巴
Convection: a neglected pathway for downward transfer of wind energy in the oceanic mixed layer*
潘粤明佛系减肥:美食瘦身二者可兼得
艺术百家 王伟
电影文学(2017年10期)2017-12-27 00:47:46
高晓松将客串《白夜追凶》第二部
综艺报(2017年24期)2017-12-07 23:21:14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自动化学报(2016年8期)2016-04-16 03: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