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主角病

2017-09-29 21:34林子夜
意林原创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六便士兰德特里

林子夜

施特略夫注定不是主角。

在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思特里克兰德是绝对的主角——超凡脱俗的绘画大师,“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而施特略夫,不过是一个有着泛滥的好心肠,却天分平庸、其貌不扬,最终还丢了自己老婆的配角。“一个可怜的衬托者。”我初中第一次翻这书的时候,略过了有关施特略夫的大段内容,把思特里克兰德奉为人生目标。

从小到大,我就不喜欢关心配角。阅读,观影。进入虚构世界的几个小时,为的是逃脱现实的不确定,打一针强心剂。

小学上语文课,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我就认定自己未来也会偶遇灵感,留下不朽名作。我也曾自恋地觉得自己就是《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班内特,即便家世不显赫,也能凭智慧和优雅吸引那个达西。读《月亮和六便士》时,更是笃定“月亮”就挂在自己头上。

形形色色的主角,不变的光环和独特。我坚信自己也是其中一个。

上天多少关照了这分自信。从小学开始,我走得还算顺风顺水。成绩不错,比同龄人多几分文采,在台前也能侃几句,袖子上的“三道杠”则显示我在“官场”也有所作为。当我站在国旗下演讲,几百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时,我感到自己确实是焦点。

到了中学,开始凭写作斩获许多奖项后,我渐渐觉得,自己不僅受人注目,而且与众不同。在梦中,我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在塔希提岛肆意作画。几十年后,拿到我画的人都发了大财,人们热议着我百年难遇的天赋。

但有时,我也会想起愚蠢的施特略夫。当他标志性的乐呵呵表情出现在身边人的脸上,总能激起我无端的怒火。我想,那是我对甘为配角这种行为的蔑视,但我从来不敢深究这种情绪的由来。我不敢去想配角的快乐,因为那在我“主角最大”的世界观里是不合理的。

虚荣、自信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发现自己染上了“主角病”,热衷于与他人比较。暑假参加文学夏令营,我从小城市来到北京。和营员们相遇之后,我怯怯地掏出自己匆忙装订的作文集,却不小心被别人精装书的封面晃了眼。偷偷上网查他们的作品,一个个又好读又精妙。老师们的夸赞,也很少落在我头上。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自家挖到了一颗珠子,骄傲得不行,带到城里鉴宝,人家冷冰冰地跟你说:见得多了,你这个挺普通的,说不上上乘,更称不上是夜明珠。

北京之行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打击。回家之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里有一个脸颊通红的矮胖子,拉着我看他庸俗的画。它们就像印在巧克力糖盒子上的照片,引人发笑。我每每看得不耐烦,挣扎着醒来,就想起那个被我忽略的冤家施特略夫。梦里的人不就是他吗?上帝都没给我们过人的才华,却偏给了识才的慧眼,让我们最终戳穿自己的平庸,却还得在艺术的殿堂里,仰望穹顶上美妙的壁画。

彼时我没想到,其实什么也没变,变的只是我的想法。我自认从“主角”的身份跌落神坛,沦为一介小“配角”。

这个年代最流行的是“丧”文化,而那时我不用看马男波杰克、悲伤蛙和鲍比·希尔就已经“丧”得不行。人生舞台这么大,我却只能在场边举着背景板。

那个噩梦引我再次恶狠狠地翻开《月亮和六便士》。我下意识地去找施特略夫的下场——挺惨,但我惊讶地发现,他很多地方和我想的不一样。比如在离开巴黎去阿姆斯特丹之时,他说:“艺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东西。”他根本不像我这样“丧”,而是保持着自己的天真快乐,在艺术之路上坚定地走着。

世界上最可怕的,是没有思特里克兰德的才能,还是没有施特略夫的心态?

直到我再次来到北京,上了大学,我才发现自感平庸是一种常态。优秀的人太多了,如果对“主角”有执念,那每天都能给自己找出理由自怨自艾。但很多时候,人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所有人在一个平台上竞技,非得拼出个高下。不同的人生,更像一个个独立的直播间,容我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发挥。就像施特略夫,别人吐槽他的画,他却很自得地觉得他的画能给居住在寒冷地区的人带来温暖与幸福。

后来,我又读了许多次《月亮和六便士》,施特略夫开朗的红脸总在我心里挥之不去。我终于醒悟,既然看不清命运的走向,更说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身怀异能,那么与其争着做“主角”,还不如继续做好手头的事,保持自己的为人准则。多么机智而澄澈的人啊!那些讽刺他是配角的人,被“主角病”桎梏了一辈子,而他自己却可能从没有过这样的烦恼。endprint

猜你喜欢
六便士兰德特里
月亮与六便士(四首)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呵呵
六便士上的月亮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红”到没朋友的特里
“小鲜肉”蜘蛛侠
英格兰队长陷“桃色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