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俊玲
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涂俊玲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江西 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并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1.4±0.5)d、拆线时间(12.4±2.1)d,住院时间(11.7±2.4)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关节屈伸活动度(127.3±6.6)°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护理满意度高,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优质护理;并发症;满意度;应用效果
人工关节置换临床常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以消除关节疼痛、不稳和畸形等行走活动障碍症状,同时很好的恢复关节的功能。专家指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创伤大,患者年龄也较大,围手术期全面有效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1]。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护理模式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结合问题导向进行针对性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期恢复[2]。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现将本人的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来本院就诊并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共120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15例,双侧全髋关节置换13例,膝关节置换4例,踝关节置换9例,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主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3~78岁,平均(54.2±4.5)岁,人工关节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2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骨性关节炎7例;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7岁,平均(52.6±4.8)岁,人工关节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创伤性关节炎11例,骨性关节炎8例。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关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人工关节置换病因等因素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基础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对症处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指导患者术前进行卧床大小便训练,以适应长期卧床治疗;练习正确的咳嗽和咳痰方法,避免坠积性肺炎和呼吸道堵塞发生可能;针对罹患贫血、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需有效控制病情后才可手术;术前1小时对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2.2 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人员要做到熟练配合主刀医生手术,缩短手术和伤口暴露时间,患者失血过多时及时予以补血补液处理,灵活把握止血带使用时长,避免患者长时间缺氧,最大限度的降低细菌侵入和感染的几率[3]。
1.2.3 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定时检查留置引流管通畅与否,预防引流不畅导致的血肿的形成;嘱患者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和肿胀等情况,定时测量患肢周径[4],发现异常时及时予以处理;鼓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和呼吸道通畅,协助翻身和拍背排痰;密切监测手术切口渗血、渗液及愈合情况,酌情配合抗生素抗感染处理,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根据术后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患者关节屈伸、踝关节运动及小腿肌肉运动等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和下床活动[5]。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6]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感染、压疮、脱位及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制定调查问卷,满分100分,90~100分为满意,70~90分为基本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60×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采用生物化学材料制造人工假体,以替换受伤或病变关节,恢复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等功能的术式。随着生物材料和外科技术的不断革新,人工关节置换适应症,已由髋、膝等大关节逐步向肩、肘、踝等关节,甚至腕、趾间等小关节发展,假体正常使用时间也得到有效延长。成熟精湛的术中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全面有效的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7]。
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遵从整体护理理念,辩证施护,做到主动、连续、针对性的护理,是一套科学的护理模式。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责任到人,针对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护理人员责任心更强,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和充足的准备工作,术中熟练配合手术操作和无菌观念的严格落实,术后定期拍背排痰、预防性抗感染处理和早期功能锻炼的指导,均对患者的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8]。本临床调查同样证实,通过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时间、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总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安全有效,能够尽快缓解疼痛,更好的改善关节屈伸活动度,有效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1] 章金枝.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7):119-120.
[2] 张丽苹,吴悦,黄天霞,等.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1):122-123.
[3] 池玉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6,22(7):108-109.
[4] 李菱.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379-3380.
[5] 付桂莲,廖敏芳,朱凌艳,等.不同护理方式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29):87-88.
[6] 胡超芬.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2):132-133.
[7] 王东辉,王红嫚,张钊华.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骨科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30):300.
[8] 蔡玉霞.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1):136-1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