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新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7-09-29 08:09刘学剑
饲料博览 2017年9期
关键词:畜牧业兽医疫病

刘学剑

(文山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文山663000)

新常态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新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刘学剑

(文山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文山663000)

畜牧业是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新常态下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战略产业。动物疫病风险是畜牧产业发展中的最大风险之一。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关系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支撑体系、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强化基础免疫、完善监测网络、严格执法监督和加强应急管理等防疫重点工作的落实,最大限度地遏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促进和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和生态安全。但面对人口增长、生活质量提高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形势,兽医工作的定位和任务也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需要我国不断提升与国际兽医规则相协调的动物卫生保护能力和水平,加之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畜牧业生产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阶段,标准化程度不高,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和队伍力量较薄弱,动物疫病防治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等,迫切需要强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能力的新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为此,本文就新常态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作以简述。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1.保障动物性食品有效供给

保障动物性食品有效供给,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任务。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菜篮子也不能拎在别人手里。我国人口众多,动物性食品作为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也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方针。随着人口总量增长、收入水平提升、城镇化加快推进、动物性食品消费需求还在刚性增长。据测算,我国每年新增肉类需求超过80万吨,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障动物性食品有效供给的任务仍较艰巨。动物疫病是畜牧业发展最大的威胁因素。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保障动物性食品有效供给,必须做好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但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然较严峻。周边国家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国内一些地区重大动物疫情点状散发态势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存在免疫带毒和免疫临床发病现象。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畜牧产业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时期,标准化程度不高,动物防疫条件较差,动物防疫仍存在薄弱环节,并且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畜禽感染病原机会增多,病原变异几率加大,新发疫病发生风险增加,影响畜牧业生产安全。面对国内外这一严峻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是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保障动物性食品有效供给的现实需要。

2.保障动物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事关一个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推进健康建设工作中具有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关系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倡导“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理念,全球兽医工作定位和任务正在向以动物、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为主的现代兽医阶段过渡,对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研究表明,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并且近年来,我国部分人畜共患病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暴发流行。若不加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将会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影响我国人口的健康。而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畜牧业生产总体上还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时期,散养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而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存在着防疫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的问题,增大了引发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的风险。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有效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建设健康中国的迫切需要和重要措施。

3.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畜牧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传统优势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保供给、惠民生、促稳定的战略产业,以及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先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肉蛋奶消费需求,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动物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是影响畜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效遏制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的消费安全和生态安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群众稳步增收、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新常态下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与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发展现代农业等重大历史机遇,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以促进动物疫病科学防治为主题,以转变兽医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疫病强制免疫能力、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和动物卫生执法监督能力,着力实施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措施,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体系支持和保障。

2.主要目标和任务

围绕“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总要求,切实加强提升以下5方面的能力建设,构建有效保障“四个安全”能力明显增强的新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提升动物卫生风险评估预警能力。依托以县(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兽医站、村兽医室、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场所等监测点为支撑的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加强协作配合,适时对辖区动物卫生状况、动物及动物产品卫生安全水平、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动物及动物产品不同风险状况,确定动物卫生监管重点和检查频率,实施风险管理。强化源头管理,指导养殖生产者遵循良好的健康养殖和兽医卫生规范,完善动物疫病和疫情监测信息采集、上报、汇总,并进行分析,适时发布预警信息,有效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

提升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强化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指挥系统运行机制。健全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储备应急处理工作所需的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和器械、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配备应急交通通讯和疫情处置设施设备,落实应急物资存储场所,完善疫病处置扑杀补贴机制。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处理预备队的培训和疫情处置应急演练,有效提升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

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以县(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为主线,构建基层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网络,加强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级兽医室建设,强化疫苗物流冷链建设和使用管理,完善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动物补贴政策和村级防疫员防疫工作补贴政策。落实养殖者的防疫主体责任,推行在乡镇政府领导、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下,以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以村级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推行申报免疫、自主免疫相结合的免疫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推进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构建多元化的动物防疫服务机制。

提升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整合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建设县信息服务平台及覆盖所有乡(镇)的数据采集终端,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管理,提升疫情监测预警、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动物产品可追溯、兽用生物制品监管以及兽医队伍管理等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分析和评估能力。

提升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构建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动物诊疗机构多元化发展。加强动物养殖、移动、屠宰等环节执法监管,依法强化从业人员的动物防疫责任主体地位。引导社会力量投入,积极运用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政策手段,支持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运行。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管理,确保体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体系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财政、发改等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落实体系重点支撑建设项目的资金、建设用地等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负责体系建设项目的指导、检查、监督、协调好有关部门工作,具体负责体系建设项目的制度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以及资金、物资管理、技术指导等具体工作的实施以及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体系建设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2.多渠道筹措资金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项目属于公益性服务项目,在运行中不涉及行政事业性收费,也不直接产生经营性收益,动物防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均来源于各级财政的专项拨款。因此,要确保体系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必须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应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运行所需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地方财政投入、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投入、生产企业负担本企业动物防疫工作的经费投入等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落实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设施、动物疫病监测、免疫、应急储备、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所需经费,确保体系建设的顺利建成和正常运转。

3.加强项目建设和运行的制度建设

在健全完善体系建设监管制度方面,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实施实行全过程负总责;二是实行招投标制。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诚实信用、择优定标的原则,招标组织形式实行委托招标,招标方式实行公开招标;三是实行项目监理制。通过招标形式择优确定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组织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四是实行合同制。各项目勘察设计、施工、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各自责任,并根据工程进展分阶段进行验收,严把质量关;五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执行财政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所有资金必须逐级审核,并实行资金报账制管理,自觉接受县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从各个环节中进行严格把关,杜绝漏洞,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六是加强档案管理。认真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各种文字材料、表格、合同、协议、照片等各种材料。并对收集的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为项目推进和今后工作提供依据。在加强体系运行制度建设方面,要根据《动物防疫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按照产权单位监督和“谁使用,谁管理”的要求,加强体系运行制度建设,从体系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操作以及人员技术培训、疫情监测、强制免疫、突发疫情应急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体系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工作考核评估标准,为保障体系规范运行,全面落实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等措施,有效降低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提供制度保障。

积极创新防疫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按照“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总体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与动物防疫以及跨部门协作机制,实施计划防治、健康促进和风险防范策略,积极探索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路线,落实“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措施,落实以生产者为防疫主体责任,以村级防疫员、执业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强化强制免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监督执法、区域化管理等综合防控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做好疫苗、消毒药品、消毒设施、防护用品、诊断试剂、封锁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与供给,依法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检疫监督,阻断传播途径;建立健全县(市)、乡、村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机制,强化疫情的信息收集、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置、迅速扑灭疫情;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动员基层组织自觉参与动物防疫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专业队伍和群众防治相结合,并推行动物防疫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全社会多部门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动物防疫工作的工作机制,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主体向“属地责任、区域协作”并重转变,防控重点向“传入区、阻截带、源头区”联防联控转变,防控方式向“疫区控制、关口阻截、检疫监管、应急处置”全过程综合治理转变,并推动“互联网+”与动物防疫融合,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动物防疫工作中。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方式和工作手段,提高防疫效率,实现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净化种畜禽重点疫病,有效防范重点外来动物疫病的防控目标。

4.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发挥动物防疫部门和企业的科技优势,加快引进设备与人才,加强各类动物疫病防治资源的优化融合,加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及人畜共患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兽医科技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攻克一批制约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培养一批兽医行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推广骨干人才,为维护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5.加强防疫队伍建设

围绕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疫病强制免疫能力、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和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要求,综合本地养殖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科学测算并积极请示汇报争取逐步配置适应工作需要的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并按照“分级负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优化培训方式和途径,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动物防疫人员实施防疫法律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综合素质,并适时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严防疫情扩散蔓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

6.强化宣传引导工作

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与方式,积极利用电视、广播、网站、报纸等媒介以及张贴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动物防疫知识的宣教工作,深入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普及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知识,开展热点问题、重点问题的跟踪报道以及舆论引导和应对工作,广泛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公众咨询服务,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质量安全法制意识,增强公众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采取集中培训指导与参观学习相结合等措施,加大对生产者防疫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与指导工作,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风险防范方法,提升安全生产经营能力,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营造党委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和社会认可、依法防疫、联防联控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畜牧业兽医疫病
映像畜牧业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