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志
(信阳市中心医院 儿童康复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
曹广志
(信阳市中心医院 儿童康复科 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发育商(DQ)变化以及预后。结果研究组脑损伤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DQ值分别为(58.3±4.7)、(58.8±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DQ值为(79.5±7.3)分,高于对照组的(62.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其DQ水平,并改善其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综合干预;康复治疗;发育商
近几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新生儿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可随着高危儿存活率的提高,婴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新生儿脑缺血、缺氧是构成围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为确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效果,将7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组,分别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均存在严重胎儿窘迫,分娩时窒息严重,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通过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1]。排除合并颅内出血、宫内感染、产伤、先天畸形、代谢性疾病以及遗传所致脑损伤者,新生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17例;胎龄36~40周,平均(38.7±1.1)周;病情:重度15例,中度2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8例;胎龄37~40周,平均(38.8±1.0)周;病情:重度16例,中度19例;两组年龄、胎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抚触。指导新生儿家长对其进行正确的抚触干预,抚触位置包括上下肢、背部、腹部、头部、下颌以及前额等,5~10 min/次,3~5次/d。②视觉刺激。指导家长以晃动彩色球方式吸引新生儿注意力,加强其与家长的目光对视、交流,增强其视觉刺激。③听觉刺激。为新生儿播放轻松、柔美的铃声、音乐等,对其进行听觉刺激,3~5次/d,15~30 min/次。④运动刺激。指导家长适当晃动患儿肢体,帮助其进行肢体被动伸展训练,加强其运动刺激训练。⑤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发育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指导,包括视觉训练、触觉训练,对于运动发育相对较差、合并肌张力以及反射异常者,需配合以物理康复治疗。
1.3观察指标①采用格赛尔发育评价量表,评估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的发育商(DQ),其评价项目包括适应行为、言语行为、运动行为和社交行为,评分高者表示其DQ高,反之则低[2]。②根据两组新生儿的DQ值,分析其预后,其中DQ≥120分者为优秀,90~119分者为正常,70~89分者为边缘状态,70分以下者为智力低下。脑损伤率=智力低下者例数/总例数100%。
2.1预后研究组脑损伤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预后比较(n,%)
2.2DQ值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平均DQ值分别为(58.3±4.7)、(58.8±4.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6,P=0.664>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DQ值为(79.5±7.3)分,高于对照组的(62.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5,P=0.000<0.05)。
目前,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机制,临床上尚无明确认知,脑细胞能量代谢异常、脑血流变化以及再灌注损伤等均可引发该病[3]。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发生再灌注损伤时,其体内氧自由基、兴奋氨基酸、神经生长因子、细胞钙离子浓度等均可改变,致使其神经细胞凋亡[4]。早期细胞凋亡具备可逆性特征,此时恢复新生儿正常的能量代谢,可阻滞或减少其再灌注损伤,并降低神经细胞的死亡率,缓解其病情,减少后遗症[5]。
据报道,2岁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相当快,可塑造性较强,予以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其神经纤维生长,并加速其脑细胞自主修复速度,从而重新建构信息通道,改善其脑组织功能[6]。在新生儿最关键的脑发育期,有效刺激可促使其释放突触递质,强化其神经纤维髓鞘化,从而改善其脑组织结构、功能正常发育[7]。其中,触觉、视觉、运动、听觉等方面刺激训练,可促进新生儿神经功能发育,并改善其肌张力,提升其DQ[8]。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新生儿脑损伤率低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DQ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方案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满意,可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唐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0):52-55.
[2] 李慧丽,钱刚,邹丹玲,等.早期干预对33周以下早产儿2~3岁时神经发育影响的随访研究[J].海南医学,2016,27(23):3865-3867.
[3] 娄玉霞.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35-637.
[4] 钱庆燕,童仁香,王菊,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18):2516-2517.
[5] 曹长青,李宇宁,杨学梅,等.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5,17(2):122-127.
[6] 贾系群,刘翠青,夏耀方,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4):1102-1105.
[7] 曾庆煌,曾仁和.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20):1582-1583.
[8] 崔彦存,李洋,姚丽丽.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0):2798-2801.
R 722.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43
201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