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巧娟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三门峡 472143)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赵巧娟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三门峡 47214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进行分组,奇数者纳入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48 h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极高致死致残率。据有关资料统计,尽管在积极治疗后挽救了患者生命,仍有55%~75%的幸存患者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研究认为,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稳定48 h后即进行早期、规范化康复护理,对加快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观察。
1.1一般资料选取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住院号末尾数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偶数者)与对照组(奇数者),各52例。观察组男36例,女16例,年龄为45~68岁,中位年龄为56.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8例,年龄为46~69岁,中位年龄为57.0岁。本研究实施前已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②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神志清楚。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②肝肾功能不全;③痴呆患者。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传统护理,而观察组则另外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即患者病情稳定48 h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
1.2.1患者卧床期间训练 指导患者通过仰卧位以及健侧或患侧卧位等肢体功能位摆放,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训练,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状况实施关节全范围的被动运动,以锻炼关节功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让条件允许的患者做支撑坐起运动,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先锻炼腰背肌肉功能,逐渐扩展至躯干和骨盆控制训练。
1.2.2患者非卧床期功能锻炼 ①坐、站位转换训练:指导患者躯干伸展,身体向前倾,双手交叉,患者手拇指置于健手之下,头与身体躯干共同向前伸,并抬高臀部,伸展膝关节直到站立。②站位平衡训练:嘱患者将重心逐渐从健侧下肢过度到患侧下肢上。③步行训练:当患者站立位平衡或患肢负重能够达到身体重量的70%情况下可进行步行训练。④上下楼梯训练:患者双足能够同时在两个阶梯上达到平衡支撑时可进行。⑤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通过ADL量表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让患者从简单易行的生活动作逐渐增加难度,来完成一系列日常生活动作,如穿脱衣服、刷牙、禁食、洗澡和如厕等。⑥语言与吞咽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鼓腮、舌顶上腭以及含服冰块等方式刺激患者面部、舌头和嘴唇肌肉,同时进行呼吸控制。
1.3观察指标①邀请康复科和神经科医师各1名,负责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与Barthel指数进行评分;②生活质量评估,运用生活质量测评表围绕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内容进行评分,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症状变化情况比较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临床对于发病初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常给予相应内科治疗,以控制脑缺血进一步发展为目标,但一般情况下,当大脑皮质受损时,其功能重组水平非常有限,仅依靠药物治疗和自然恢复,很难达到患者康复需求,对此采取有效康复功能锻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
以往临床选择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1周甚至更久后开始运动功能训练,但效果不尽人意。邓莉[5]在研究中表示,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在病情进展的24~48 h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较行常规护理对照组更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普遍高于对照组。综上,实施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一项安全、可靠、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措施。
[1] 纪蓉,姚世媛,蒋毅,等.改良口腔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7):748.
[2] 郭晓红.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血脂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60-262.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 杨秋菊.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99-1901.
[5] 邓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3,34(3):470-472.
R 473.74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17
2017-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