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躬耕妇产谱华章 一片丹心为女患
——记清华长庚医院廖秦平教授
文/本刊记者 马爱平
7月15日,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产科主任廖秦平教授获得第五届“五洲女子科技奖”荣誉,表彰其在妇科肿瘤、妇产科感染、女性性学方面的临床医学科研创新。
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由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面向全国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医疗机构征集,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五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经过单位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审、专家终审,最后确定25名获奖者,其中临床医学科研创新奖17名。
廖秦平,现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儿部部长、妇产科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她率先在国内开展妇科感染领域微生态相关科研工作,提出并逐渐完善“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于2011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是妇科领域最常见的疾病,“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以往阴道炎诊断的混乱状态,准确地定位在感染的病原学上,同时纠正了单一以白细胞升高诊断阴道“炎症”的概念。
廖秦平说,该体系不仅可以一次性快速诊断临床常见的阴道炎症BV、AV、VVC、CV、滴虫性阴道炎等,最重要的是针对目前临床上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等症状,但限于无特殊病原菌而无法诊断的阴道炎症患者,通过微生态评价,可达到正确和全面诊断阴道感染、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的目的。
此后,由廖秦平牵头,相继制定了中国《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规范》、《中国盆腔炎性疾病诊治规范》、《细菌性阴道病诊治规范》、《滴虫阴道病诊治规范》等多个诊治指南和专家共识,指导阴道感染的规范化诊疗。
构建评价体系后,廖秦平带领医师团队,率先在国内进行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基层医师知识普及,并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工作的推广,推进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相关诊治规范和共识的应用,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治规范的基层医师培训和推广”,为提高我国生殖道感染规范化诊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妇科疾病在全球女性致死率中排名前茅,近年来,乳腺癌和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至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并称女性健康的两大杀手。2009年,北京市将乳腺癌与宫颈癌合称“两癌筛查”,列入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在全市推开。
在筛查“两癌”的技术上,廖秦平率先在我国提出将HPV分型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并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
在对比分析了大量临床数据后,廖秦平提出,除了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者须行阴道镜检查外,宫颈细胞学结果正常的患者中,HPV16、18、31、33型呈阳性的患者,也具有患宫颈癌的特征,应行阴道镜检查。
这一观点的提出,目前已得到了国际和临床的认证,减少因细胞学假阴性而出现的漏诊,提高了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而在“两癌”防治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报道,2008年全球患子宫内膜癌的女性超过4亿,在欧美地区其发病率已占妇科恶性肿瘤首位。2014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中国女性癌症发病情况,妇产科常发的几类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排名第六位,宫颈癌排名第八位,卵巢癌排名第十位。北京市2014年6月发布的居民癌症发病率数据中,女性的癌症发病比例,子宫体癌症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25%,在乳腺、肺、结直肠、甲状腺之后,排名第5。
廖秦平再次带队,率先组织开展“子宫内膜细胞学”筛查子宫内膜癌的工作,逐步完善子宫内膜细胞学的诊断体系,并提出我国内膜癌的筛查策略。
她呼吁,我国城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在40岁以上及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应进行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将内膜癌阻断在癌前期阶段,提高子宫内膜癌防治水平,从而减少我国内膜癌的发生。
临床医学科研创新,最终在于提高诊疗水平,发达地区往往成为了先进医疗技术资源的集中区,而“一家三代妇产人”的廖秦平一家人则一直心系着落后地区。
廖秦平的母亲秦济生克服重重困难一生在为内蒙古边疆的妇女治病,从小在边疆长大的廖秦平亲眼见证了基层医疗的落后和人们对于先进医疗技术的渴望;她也毅然选择了又脏又累的妇产科专业,女承母业并立志一生为妇女的健康服务,勤学苦练使得她掌握了妇产科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治疗技术,在妇产科肿瘤和感染领域内治疗了大量的疑难杂症的患者,其治疗水平受到了一致的赞扬,受到患者的喜爱。同时在临床科研领域内,她带领的科研团队发表了大量文章、获得多项专利、解决了许多临床实际问题,受到同道的尊敬;廖秦平的女儿吕涛也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在上面两代人的正向影响下博士毕业后也选择了她喜欢的专业-妇产科。目前她正在西藏支援边疆医疗,与西藏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西藏医疗史上的第一,饯行着为藏族妇女解除病痛的党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