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产品的广泛使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按自己的喜好进行学习。此时,活泼生动、短小精悍的微课资源应运而生。为此,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育信息资源模式,使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相关文化能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和接纳,让该课程成为名符其实的品牌课程。
【关键词】微课,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应用
【分类号】G434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德育课程,主要介绍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文化,主要包括瑶族服饰、壮族铜鼓习俗、壮族五色饭糯米饭的制作技艺、密洛佗、仫佬族依饭节、壮族蚂 节、刘三姐歌瑶、毛南族肥套、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等。该课程致力于对学生普及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国家、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增强学生自觉自发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产品的广泛使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也在随之改变,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按自己的喜好進行学习。此时,活泼生动、短小精悍的微课资源应运而生。为此,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中引入“微课”这一新型教育信息资源模式,使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相关文化能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和接纳,让该课程成为名符其实的品牌课程。
一、微课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一般微课的时长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短小的内容集中说明一个问题。
2.微课的特征
(1)教学时长一般在5~10分钟
传统教学模式的讲授时间一般45分钟左右。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微课的教学视频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知识点的讲解,一般时长在5~10分钟,最多也不超过20分钟。微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能有效地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
(2)微课的资源使用方便
微课针对的教学内容比较短小,但是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环节完整,结构紧凑,以视频为载体,视频格式为rm、mv、flv等,都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格式,可以将之下载到手持移动产品上,方便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方便在各种地方学习。
3.微课的类别
根据教学过程来分类,微课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
若是按教学方法来分类,微课可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4.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1)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微课的制作中不仅要考验教师对知识点的把握,同时也考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所以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在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中职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8~15分钟,时长在5~10分钟的微课视频使知识点立体化、形象化,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进行教学。因为微课视频可以很方便的下载到移动设备上,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自主学习,也能让学生轻松复习旧的知识点。
5.微课的现状
我国从2011年开始,就有广东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有2000多教师参与,内容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的重点、难点,在网上的点播次数超过100万次。2012年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吸引了近12000名教师参赛,自此,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涵盖了从小学到高等院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微课应用是《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趋势
《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经典文化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处生活环境的产物,来自一个民族或族群深刻、悠久的文化记忆,基本上以民间故事、民间音乐、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来呈现,若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需要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样式以文字、视频及相关图片展给学生。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习者仅能在计划好的时间,在指定的教室接受教育,微课的应用却能让学习者的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有了更灵活的选择和利用。在手机、电脑普及的今天,学习者可以自己有选择的下载微课视频到移动终端,充分利用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提供的测试题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辅导。因为微课视频的趣味性、重点突出、逻辑性强、阐述问题简洁明了等特点,能让老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好地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中职学生是我们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他们中有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却因为父母去城市打工,越来越少的人对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缺乏了解。为了能更好的让中职生了解我们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把非物质文化的相关内容和样式作为一种文化素质对中职学生进行培养,把微课应用于《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三、微课应用于《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
1.微课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关于“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教学的应用。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中植物染料的制作,原材料的选取,制作教程等可以录制成微课,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从而掌握制作技艺,最终能独立制作五色糯米饭。此微课制作方法也可以应用在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的微课制作中。
2.微课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服饰教学中的应用。可将瑶族服饰的特色、瑶族服饰的制作过程等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下载视频到电脑和手机进行学习。当遇到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翻看微课与同学共同探讨,录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微课在“仫佬族依饭节”、“壮族蚂 节”等传统节日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去罗城瑶族自治县实地考查,参加当地的仫佬族依饭节,录制节日庆典,民间活动,制作成微课,学生即使没有去现场,也能通过微课感受到节日气氛,了解民俗文化。
4.为了让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我为《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点创设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制作成微视频。该视频有交互作用,可以统计练习者的得分情况,可以下载到手机或电脑,让学生在课余用手机或电脑上做练习。
四、结语
将微课应用在《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中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我们要使学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者、认同者和传播者,我们将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更好的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开发更多更好的微课,用于教学。
【参考资料】
1. 胡铁生.《还原中小学微课本质》,2014年11月5日
2. 马冲亚《微课热的冷思考》,2014年12月4日
3. 蒋岩《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2014年9月15日
作者简介 :
苏小华,女,1973.12.26出生,汉族,广西桂林市人,本科学历,现在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任教,计算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 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