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织积
摘 要:实验课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设计时要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情实际,认真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设计
中国分类号:G633.7
当前初中物理教材有了很多丰富生动的图片与资料,强化了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生成过程,而弱化了概念与规律以往的那种严密的逻辑体系。这种改变,契合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现状,也给了物理教师很大自主创新的空间,让老师有了更多机会实施创新性的教学。不过,这样一来,在教学设计时物理教师就不能轻松,因为要创新,就不能简单地参照现成的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和当地实际,整合自己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物理课程资源来进行教学设计。下面以《电阻》一节为例简要谈谈笔者的一些观点。
一、 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情实际
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材把握程度和对学生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设计时,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是基础。打好此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吃透教材,包括掌握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要清楚拟教学的内容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分别是什么,教师心里必须清楚。了解学情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情感心理、物理知识基础等的了解。
根据以上要求,《电阻》这一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的阐述:1.通过实验操作,试着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据此认识导体能够导电,同时又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的性质,进而了解什么是电阻。2.学会按顺序对事物进行观察,并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3.在实驳验中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懂得倾听他人意见的重要性。如此一来,教學目标就得以细化了。这样细化的目标不大不空,才具有可操作性。
新课程理念下,新教材具有许多特点,其中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具体来说,就是学习内容是基础性的,而展现形式是丰富多彩并且开放的。《电阻》这一节内容在编排上就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表述语言不死板,富有一定诗意,并且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供挖掘利用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时,这些资源就可用于辅助达成情感价值维度的目标。
二、 认真把握好教学过程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景的创设与呈现
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知识,还应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不能单从知识的角度去考虑,还考虑设置相应的参与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参与机会,在参与中学习方法。学生参与就需要情境,什么样的情境合适?这就要根据内容来设定。具体的办法通常有讲故事、配图画、播动画、赏音乐等,可利用小黑板、多媒体、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实现。一般情况下,设定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最好,学生在熟悉的环境在更能体认到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进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个环节:问题的设置与出示
教学过程中,问题才是启动学生思考的钥匙,是学生思考的触发器。整个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事先准备好若干有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发现。问题的设置要合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宜过难,也不能太简单,必须遵循“跳起来摘桃”的原则,让学生有所付出才能获得问题的答案。
如给学生讲《电阻》这节课的内容时,可设置的问题有: “我大家想想,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有效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同学位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力图在实验中发现点有价值的东西”。随后再组织学生利用课桌上的现有器材:电池盒、若干导线、金属丝、铅笔芯、开关等进行自主设计和实验,以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活动,等问题解决清楚,教学目标也相应地得以达成。
由上可见,问题的设置与提示,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尽量不要提出与教学目标毫无关系的问题。无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去完成,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第三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施用
新课程标准以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了新的物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其中“科学探究”是最主要的目标和方式,它和“知识与技能”目标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应成“百花齐放”的多样化局面,不能单一的固定某一种模式。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并不是排斥“接受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判断本节内容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可以探究、应该探究的程序性知识坚持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适宜采用接受式教学方式的陈述性知识,仍可采用接受式教学。不论采取哪些方式,都要考虑为落实目标学生有哪些活动?怎样组织、这些活动?教师有哪些活动?怎样活动?
如落实“导体长度改变可以改变电流大小”这一目标,可采用教师接入长度不同的金属丝可改变电流大小的过程。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长度不同时的变化情况,然后总结交流,达成共识。落实“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目标,可采用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接入其它相同只有材料不同的导体,看电流变化及灯的亮暗变化,然后思考说明问题。
第四环节:教材内容的选配与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把物理知识适当的引向实际应用及生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是向课外拓展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以拓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教师在操作时要适当引导,不让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接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并得到更好锻炼。如学完这部分知识后可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器材设计制作调光台灯,但切记强调用电安全,实验过程采用直流电。
总之,如果说备课是把文本形态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形态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则是课程专家辛德尔所称的“师生共同构造的课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整地备课形式,即是指教师课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也应包括师生课堂教学实践中即时的、互动的、动态地对课程资源的三度开发,因此,课前的那份教学设计,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定会再生。
参考文献:
[1]郭天云.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李红霞.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