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7-09-28 17:32陈欣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教学交流

陈欣

摘要:苏教版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部分内容贯穿在教材的各章节中,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性质、理念和思路,把握好新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对于实现课程目标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必须对新教材中的实验教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解,做到实验教学的针对性,着重从初中生物学实验课的实际出发。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对教材中实验类型的认识和看法

1.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识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指导可以进行启发性的教学,但是应注意启发的程度,使探究性实验不失去其探究性的特点。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坚持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蚯蚓的刚毛在运动中的作用”实验中有同学就得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与结果,我们就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蚯蚓运动的其它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由于探究性实验要求实验者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一定的分析、归纳和比较能力,这些与当今初中学生的素质尚有一段距离,因而初中生物探索性实验必须在教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这类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规范,结果已知,比较容易达到实验目的。验证性实验受季节、课时因素的影响小,可以较灵活地安排。但验证性实验犹如一道已揭过谜底的谜语一样,缺乏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学生对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果往往不予以充分思考,实验质量不易提高。另外,束缚学生的思维也是验证性实验的弊端之一。

三.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探究性实验的设置

做好探究性实验的条件之一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实驗操作能力。我们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就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基础训练。如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转片的制作、常用实验用具的辨认和使用等。这些训练通过前两个实验及两周的课外时间完成,力求做到人人会认、会用、会制作,为以后的实验打好基础。

探究性实验是知识讲授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验所需的时间有长有短,理论知识也有繁有简,而目前的班级授课制每节课都为45分钟。所以,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时间关系。例如:“叶的结构”一节内容,实验和理论所需时间都比较长,采用“先做后讲”没有“边做边讲”的方式效果好。我们就用连堂的形式将节课一起安排到实验室上,效果很好。

2.实验与讲授的有机结合

对于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和联系概念比较多的探索性实验,尽量边实验边讲授。因为初一新生到中学后要有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中学的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尚未形成,需要教师较多地指导。

联系概念比较多的实验在出现与课文相关的现象时,如能乘热打铁地将现象和本质形成理论,与书本上的内容相对应,既能将多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直观、生动,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3.实验中的合作性学习

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促进实验小组协作性的形成,合理组合实验小组并定期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助于集体主义、科学精神和情感等的培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例如在“花的结构”观察实验中,我们以花实物为材料,要求学生各小组解剖花各部分构造并粘贴在表格上,写上各部分名称、功能等有关内容,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4.实验中的问题探究

教材实验教学强调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总结、观察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讨论、自主思考来达到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实验全过程的积极状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毛细胞吸水”实验后,有的学生提出“生活在海水中的植物是怎么吸水的?”等问题,这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5.实验中的信息交流

实验信息交流是科学研究重要环节之一。传统实验缺少实验信息的交流。新教材强调表达交流实验报告,而探究性的实验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学生进行交流创造了广阔的交流机会和内容空间。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总结、表达等能力,体验不同观点的碰撞,经历人际的交往。

对于操作简单、学生较熟悉实验材料和现象的实验,或是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的生理性实验,可先实验后讲授课文。因为严格意义上的探索性实验是在没有任何条条框框,脱离书本束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亲手去做,观察所做实验的经过、变化和结果,所得的答案不强调人人完全相同。当然,面对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弱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有关课文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前面的实验进行分析、评价,取得共识后再上升为理论知识。

综上所述,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如何在教学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之为理解、掌握书本内容服务,并且培养科学的态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面临的重大课题。解决上述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以实验为中心,在当前社会与学校,大小环境不利于生物课教学的情况下,凭借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色和魅力组织教学,为实现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常春.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

[2]汪忠.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简介[M].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汤华. 例谈探究性实验的设计[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3,(12).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教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的应然诉求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交流平台
由一道习题引发的探究性学习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