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丹
摘要
多媒体凭借其强大的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实现了许多原来在语文课堂上难于达到的效果。然而,它并不是语文的全部,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它只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借助的桥梁,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使用的问题上必须把握好一个运用的度,遵循需要就用、自然和谐的原则,注重其实效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关键词
多媒体 遵需要 寻方法 求实效 得效益
【分类号】G633.3
十年前,我有幸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络直播学校结缘,在全网络环境下,从事多媒体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是现代化教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的运用,使得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媒体多元化、结构紧凑化、信息立体化的显著特征。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网络辅助教学触发情感,提高课堂效益,是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引起学习者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主体性教学是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事物或动态的物体,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充分的显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教学过程中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在多媒体的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在课堂上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多媒体,重视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整合,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一、多媒体使用必须根据教材的实际需要,该用则用,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式”的教学方式。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在文学审美的过程中,人们由于生活体验、情感经历的不同,往往“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尽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因此,多媒体的应用一定要从教材实际出发,该用则用,不能因使用绚丽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干扰学生正常的思维,导致喧宾夺主。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第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第二,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第三,要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四,要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①。现在的有些多媒体不是从教学内容出发,而是从所选画面是否有利于画面表现,有无观赏性出发,致使课件美观有余,实效不足,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
例如,在高三复习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高考中漫画知识点的学习辅导,形象地展示漫画画面,比老师口头描述形象百倍,多媒体比常规教学有了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
2014年全国大纲卷: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2014年湖北卷:右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要求:①必须原创; 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4分)
对这类试题的复习,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使用,让学生对画面的思考及时展开,而不是等老师去描述。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选择。
二、多媒体是“辅助”手段,不能以多媒体画面代替讲解,避免语文课成为欣赏课;
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传媒,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如果在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强调的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朱熹提出“涵泳”诵读法,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而这一点多媒体是不可能达到的。
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尽在“辅助”二字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多媒体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拓展、丰富的作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起到启发、诱导、点拨、开窍的功效,追求点“石”成金的境界。
例如,高中说明文《神奇的极光》,介绍了众多的极光现象,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对“极光冕、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芒、极光幔”等陌生的激光現象先有一个较为形象的了解,诱发出好奇的心理去思考极光的产生及归纳出极光的特点。此处使用多媒体就应适当,不能用过多色彩艳丽的极光画面、音像资料去吸引学生,让说明文的教学课成为欣赏课,让学生产生错觉,分散注意力,偏离主题,而应尽快遵照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到课文中去筛选信息。
使用媒体只能是手段,手段永遠是为目标服务的,它的作用是辅助教学,衡量媒体使用的效果是看媒体使用多少,而是在于是否能使教学更生动、更方便、更高效。
三、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重点突出,不能多而杂,避免学生抓不到中心;
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像资料的选用应遵循恰倒好处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和漂亮,不要求多求杂,让学生眼花缭乱,抓不到中心和重点。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注重从整体的把握上去设计教学和使用辅助教学工具,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去肢解语文,去图解语文。
多媒体教学要以研究运用多种媒体、优化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为宗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力求切题、重点分明、难点突出,要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多媒体语文课堂上仍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在课件制作、课堂结构设计、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多注重实效,少搭花架子,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四、教学中应多设计师生间互动的情感交流,避免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单一化和程序化;
语文教学的终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教材、文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多媒体虽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但机器毕竟是机器,它终究不是人。由于多媒体课件事先设定的既定性,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实际课堂中所需要的教师双边活动所带来的即时性、交流性,使师生间缺乏思想的碰撞,感情的交流。
文学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应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有益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中,多媒体并不能取代教师进行独立的教学活动,只有本着多媒体辅助教学实效性的原则,努力寻找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力求教学课件的个性化,彰显教师个人独特魅力,让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教学是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创设有充分发挥余地的教学情感,要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做创新型教师,其特征是:“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明确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结构化的知识技能、实践探索的勇气及问题解决的策略”②。教师在以参与、反思、学习、创新为主要特征的行为研究中不断获得对实践的反思和创新能力,进而使自己获得专业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语文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和课堂结构设计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教师上课就像已设置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使语文多媒体课堂少了语文课固有的生动、风趣与灵活,少了教师的激情与风采,少了学生的朝气与活跃,给人一种固定模式的感觉,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教师以情感、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语言、神态、动作、甚至笔迹往往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学过程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流。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已所长,如善于朗读还是善于写作;善于激情抒发还是善于理性分析,并与多媒体紧密结合,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使不同的教师展示出不同的教学特色来。
例如,高中一年级上期综合性学习内容《民居文化》,一般教师处理得很随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能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的一个教学内容,因为“民居”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与地域环境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民居建筑细部的构造,装饰色彩等无不显示着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居特色。根据教学提示,我找来了北京四合院、客家土楼、傣家竹楼、陕北窑洞、草原蒙古包、上海石库门、江南民居等图象资料,此外我还将自己在各地极具民居特色的照片用在多媒体教学中,给学生进行现场介绍,学生情绪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师调控得当,多媒体使用恰到好处,多媒体实效性得到体现,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给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但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要注意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实际需要,有机地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师讲解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让实效性成为多媒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注:
①摘引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第152页,第一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准备”。
②摘引自《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第207页,第二节“教师的角色变化与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丁钢总主编《世纪教育前沿研究系列》——任友群著《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陆宏、孙月圣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