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理论视角下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的研究

2017-09-28 14:31包学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

包学敏

摘要:接受理论开启了儿童文学翻译的新视野,对儿童文学的翻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对接受理论的解释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比较详细的阐述了接受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接受理论;儿童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I046

1引言

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读者是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其意义和价值在于儿童的阅读和接受。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贴近儿童读者的心灵,与儿童读者产生思想的共鸣。因此,在对儿童文学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站在儿童读者的角度,照顾到儿童审美情趣的变化。一方面与原作进行对话和交流,能真实地再现原作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要根据儿童读者的心理接受和审美能力,决定翻译的策略,实现儿童读者与翻译作品的交流。

2接受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接受理论又被成为接受美学,20世纪5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出现在文学研究领域,其著名代表人物为姚斯和英伽登等。该理论从“读者中心论”的角度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的现象。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其理解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的是作者的文学功底,作品的耐人寻味,还要考虑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对于作者、作品、读者而言,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三者的关系中,作者并不是处于中心地位,读者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理论是对“作者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的全新挑战,它不仅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方法,而且更新了翻译研究的观念,丰富了翻译理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接受理论开始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身兼双重角色,既是原作的读者又是译著的作者,需要正确处理好两次接受活动的影响。首先,从译者自身来讲,作为原作的读者,译者需要对原作有清晰的理解;其次,从读者角度讲,译者应该考虑到读者对译文的可接受程度,从而影响自己对译文的处理。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连接原作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其翻译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水平,实现读者与译文之间的融合。

3接受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与成人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形式。因此,对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应该遵循一般的文学翻译规律。但是,由于儿童在接受能力、认识水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性,导致对儿童文学的翻译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式和范畴。儿童文学的翻译同样需要考虑接受理论的适用性,根据儿童接受能力,在不改变原文的基础上,体现翻译作品的生动性、趣味性、易懂性。下面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接受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3.1 符合儿童接受的词汇

阅读文学作品的前提是能够理解,因此,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对词汇的选择。一般情况下,一个英语单词会对应多个汉语解释,但在翻译时不能随意取之。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理解能力等,选择浅显易懂又不乏阅读趣味的词汇,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其次要根据用词的语法特点,结合上下文特点,在儿童可理解接受的的词汇中进行选择。以《爱丽丝漫游记》中的一句话为例进行解释:

例:“I'm sure I'm not Ada,”she said, “for her hair goes in such long ringlets, and mine doesn't go in ringlets at all; and I'm sure I can't be Mabel, ……”

译文:她道:“我确定我一定不是Ada,因为她的头发有长长的小圈儿,我的头发一点都做不起圈儿来;我确定我也不是Mabel……。”

句中对“long、rignlets”的翻译为“长长的”、“小圈儿”,采用叠词的形式,同时又有口语化的特点。叠词的运用以及口语化都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大特色,外国作品中一般没有叠词,而翻译中运用叠词形式,更容易贴近儿童的用语习惯。

3.2修辞生动趣味

儿童语言强调生动性和趣味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可以有效增加译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

例如:“ Of course not,” said the Mock Turtle.“ Why, if a fish came to me, and told me he was going a journey,I should say ‘ With what Porpoise? ”

“Don't you mean‘Porpoise'?” said Alice.

译文:假海龟说:“是啊,假如你想有只黄蟹来找我,并告诉我它要去哪儿旅行。我将会问它,‘你有什么鲤鱼?” Alice说道,“你指的不是理由吗?”

把原文中的两个“porpoise”分别译为“鲤鱼”和“理由”,这两个词发音相似,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3.3句法活泼跳跃

在句法结构上,英语和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前者重“形合”,强调句子的形式、句子的完整程度、名词、介词、复合句的应用等。后者重“意合”,强调句子意思表达的连贯性,一般不太重视句子的完整性,多以短句为主。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根据儿童的可接受程度,尽量将长句短化,同时短句要活泼跳跃,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 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fully sticky and oozy.

譯文:因此,当朋友在游泳、玩耍或用水互泼时,Wilbur就一个人呆在河边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暖暖的、湿湿的、黏黏糊糊的,舒服极了。

原文是一个含有状语从句的复合句,翻译过来成了若干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易于理解。

4结论

接受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翻译观,它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确立了“读者中心”的翻译观。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借鉴接受理论的相关观点,立足于原作精神和作者意图,同时要考虑儿童的期待视野,实现儿童读者与译文之间的融合,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儿童翻译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开宝等.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J].中国翻译,2006(03)

[2]关昕.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翻译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刊首语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