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听蛙

2017-09-28 22:18张新旺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9期
关键词:蛙声湖面池塘

张新旺

居住的地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宿舍门前有一口池塘,池塘里的水澄净透明,每年从初春到秋末,这里便是蛙的乐园。

单位有很多同事觉得这蛙声挺吵闹的,使人夜不能寝。每当夜幕降临,蛙的低吟浅唱便拉开了不夜天的序幕。东面呱呱,西边叽叽,这些规律而又充满情调的音符显得悠扬而深邃。以往的夜晚我没有感觉到蛙声的吵闹能给我带来多少影响,但此刻感受到了。今夜决定写篇计划已久的关于北红尾鸲的文章。夏日的晚上,屋子里很热,便打开笔记本电脑坐在阳台边,准备一边纳凉、一边写作。脑袋一直在构思着写作思路,也许因为没有找到切入点而思绪紊乱,感觉今夜蛙唱声要比以往喧闹许多。既已被此起彼伏的蛙声打断了思路,索性陷入听蛙的心境。

于是站在阳台上,听着蛙声看月亮。山里的天空没有雾霾的笼罩,更没有城市的霓虹以及喧嚣,只有虫鸣蛙唱。这大自然的乐章,有时规律,有时凌乱,却是最纯粹的天籁之音。微微晚风吹送,抬头仰望夜空,看月追云,看云遮月,看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不知过了多久,月亮来到了池塘的水面之上,淡淡的白光把湖面照耀得波光粼粼,顿时整个湖面犹如一块镜子。月光把池塘边那几棵桂花树、柳树的倒影投在湖面上,湖面上、树影间,月随云走、云随月动,整个湖面就是一幅秀丽的水月动图。

抬头望明月,低头辨蛙声。池塘里唱得最欢的是沼水蛙,高频率的节奏呱呱呱,东唱西和,南呼北应。也许我习惯了用鸟音来分辨鸟种,这时想利用听力来计算究竟有几只蛙在这池塘里引吭高歌,可是由于声音吵杂,重复了好几遍,还是计算不出来。静静倾听,也只能辨别蛙的种类。在歌唱的有弹琴蛙、小弧斑姬蛙、饰纹姬蛙、泽蛙,池塘边还有黑眶蟾蜍以及中华大蟾蜍发出低吟的伴奏曲,众蛙声声,简直是在演绎着一场盛况空前的大合唱。蛙类的鸣唱其实不仅是向大地抒发感情,以示家族成员们夜不寂寞,更重要的是透过优美旋律,展示个体才华,从而赢取异性的芳心。蛙临水而居,在它们的峥嵘岁月中,繁衍后代是它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蛙属于两栖变温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度日。它们一生都离不开水,保持身体湿润、喜居潮湿的环境是它们维持生命的本能。蛙们是人类的益友,以昆虫为食,常在稻田、水渠、湖泊、草丛出现,它们在维持农业生产乃至整个生态环境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坐井观天”,其实从科学角度分析,有“井底之蛙”的水井说明井里水质优良,因为蛙们对水质的要求极其苛刻,只有水质与食物得到保障的地方,才能让他们安居。栖身于得天独厚的位置中,享受安逸的生活状态,依环境而生存,它们不需要走南闯北,于是宁可选择坐井观天。

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都接触到许多生活在钢筋水泥城市里的孩子。家长们坦言从遥远的都市把孩子带进大自然,为的就是让孩子零距离接触自然,在自然观察过程中与孩子更好地互动,也希望孩子把自然观察的灵动带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生活在高楼大厦里的人们,习惯了汽车喇叭和工厂的轰鸣,偶尔逃离世俗喧闹,去旷野听虫蛙浅唱,赏清风明月,确实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欣赏蛙的大合唱时,突然想到,假如在漆黑的夜晚里,没有自然界生物发出的声音,那将多令人毛骨悚然。又想到,假如没有蛙跃、虫爬、鸟飞,人类也将无法在地球上生存吧,浩瀚的长空将只有空虚,葱郁的森林将寂寞无声,生态失去平衡,文学艺术也将会失去魅力。

夜已深,池塘里的蛙还在吟唱,有时合唱,有时独奏,或粗犷,或清幽,忽远忽近,縈绕耳边。月色皎洁,晚风轻盈,今夜陶醉于湖光月色,倾听着美妙的歌声,原有的烦躁思绪,早已随风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愉悦的心情和新的灵感。

本栏责任编辑 周锦宜endprint

猜你喜欢
蛙声湖面池塘
关于湖和它的秘语
总有那一片蛙声(节选)
秋夜
热闹的池塘
湖面上的“绿宝石”
湖面(外一首)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