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朔
只会写“苏志刚”和“同意”这几个字的他拥有中国最好的主题公园
文/秦朔
他是长隆集团的掌门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一个“没读过万卷书,天天走万里路”的农民出身的企业家。他叫苏志刚。
他沉潜务实,但去过长隆旅游度假区的游客已经以亿计。加上中国几乎所有现象级电视综艺节目都到过长隆,无数孩子都把这里当成“爸爸去哪儿”的必选地。
长隆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2015年全球排名前10的主题公园运营集团中,长隆排第7,游客比上年增加26.4%,这一幅度超过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业界巨头。而在单一主题公园中,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入园人数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至于各乐园中的展馆、项目、设备所创下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是不胜枚举。
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总干事塔勒·里发艾看来,“长隆是意想不到的世界旅游界奇迹,它拥有中国最好的主题公园。”
十多年前,柳传志先生对我说,长隆的大马戏太好看了,手都拍红了。他对苏志刚“就做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最好”的精神高度赞赏。
2017年春节前夕,我到广州长隆参观,见到了苏志刚。这个以创造快乐为使命、充满雄心和执拗、不断做出巧夺造化的奇迹而又低调地躲在每个产品背后的“匠人”,没有给我讲什么大道理,而是让我先去体验最新的熊猫IP主题乐园。他的话异常朴素,但很有力。他说,小时候听京剧《红灯记》,记住了两句话,“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长隆是苏志刚要做的事,要做什么样的人呢?他说,“我这辈子的体会,就是要做人穷志不穷、爱拼才会赢的人。”
1958年6月,广州番禺大石村一个农民家庭添了个男孩,就是苏志刚。
苏志刚经常谦卑地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6个姐妹兄弟经常到外面挖番薯芽、落花生充饥。没钱买鞋,总是赤脚。上小学没钱交学费,新学期第一课,老师说交不起学费的同学举下手,他流着泪举手,没书没本子,得看人家的。
就这么念完小学,初中上了几个月,14岁的苏志刚就辍学参加了生产队,耕田放牛挑粪养猪养鸡养鸭,什么苦活累活都干。今天村里人说起苏志刚,对他当年一次能挑两百斤担子、不惜力气的干劲还啧啧称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许正是因为赤贫,苏志刚从小就有改变命运的强烈志气和抱负,内心总能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抓住常人看不到或把握不到的机会。
种了几年田后,苏志刚又开始放牛。他至今引以为荣的一件事是,当年他在生产队负责饲养的母牛生了一头小牛,队里奖励了他10块钱,他感到无比幸福和喜悦。我发觉和我采访过的很多著名企业家相比,苏志刚的荣誉感特别强烈,十分珍惜社会的荣誉和评价,更看重的不是财富的增长,而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知这种心态,是不是起源于艰辛童年中那次难得的表扬。
苏志刚讲10块钱的故事时,眼里流露出柔情的一面。他说,养牛、养鸡鸭猪的经历,让他对小动物产生了感情和兴趣。这也许冥冥之中为他后来开办动物园作了铺垫。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了,苏志刚从村里到广州城里打工,干过泥瓦工等最底层的工作。由于认识一个卖猪肉的人要建房,苏志刚去做土工,后来也干上了卖猪肉的营生,一卖就是十年。从早上能卖一头猪的1/4到一半到一头整猪,从一天挣三五块钱到一天挣10块钱,靠勤劳一点点富裕起来。
大石是农村,市场太小。一般的档主会守着一个档口,终老一生。而苏志刚觉得应该走出去,做生意就要把品质做好,把规模做大。于是他骑着载重自行车到广州,四处联络,给各大知名酒店、酒家供应猪肉。当时从大石到广州市区要二三十公里,过两个渡口,他凌晨起床,天不亮出门,送完猪肉回到家常常已是下午两三点钟。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在送猪肉的同时,苏志刚又办起猪油厂,利用自家和收购别人家卖剩的肥肉做猪油加工。
苏志刚从不讳言自己当农民、卖猪肉起家的历史,即使在他2002年4月成为广州市工商联历史上第一位真正以商人身份就职的会长、后来又当选为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之后,一直都是如此。
在卖猪肉过程中,苏志刚积累了几十万元资本,有了十几个帮手,也和不少餐馆的厨师和管理人员交上了朋友。
1989年,苏志刚看到大石105国道车流不息,想到有车流就有吃饭的需求,于是借了农村信用社和朋友的几十万块钱,加上自己的积蓄,开了第一个大排档——香江酒家。当时广州的土地使用权刚刚可以有偿出让,苏志刚买了2亩7分地,建起了两层砖瓦楼的酒家。
1989年8月28日,香江酒家开业,生意很火,每餐翻台好几轮。当天苏志刚夫妻俩洗台布洗到夜里两点多,5点又去广州清平市场进货。酒家能一炮打响,是因为苏志刚懂食材,又从广州有名的大酒店、酒家挖了几个好厨师,出品一下就达到一流水平,服务上又亲力亲为,令人满意。
到了1992年,已经有了资金和经验积累的苏志刚,利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1亿元建设规模大很多的香江大酒店,按三星级标准打造,有100多个住房和40多个包间,是当年广州地区最大的餐饮企业之一。1994年5月12日,香江大酒店开业,因为地处番禺新建的迎宾路旁边,是广州南入口的必经之地,加上苏志刚向来重视高品质的出品,一开业就异常成功,不少广州食客纷纷来品尝正宗番禺美食。当时几乎所有香港歌星和影视明星在广州开演唱会,都曾到香江酒家开庆功宴,口碑之好,声名之远,可见一斑。
一位苏志刚的老友回忆起他做餐饮时的日子,对他超人的记忆力十分佩服。他可以记得每一位来过的客人的姓氏和吃过的菜谱,对于电话号码一类信息也过目不忘,在待客时让客人觉得宾至如归。这种电脑般的记忆力至今仍令苏志刚受惠,面对繁杂海量的信息,强大的记忆力使他在千头万绪中还能把事情分的一清二楚,处理自如。
在商业世界里,“好产品会说话”是屡试不爽的规律。乔布斯曾说:“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在苏志刚身上也是这样,从开第一个大排档开始,无论做什么,争取最好的出品和口碑都是最重要的,而赚钱似乎只是附带的结果。
酒家、酒店都生意兴隆,苏志刚并不满足。餐饮生意好,但迎来送往非常劳心费神。他开始考虑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他想到了做旅游。广东经济发达,是游客输出大省,广东毗邻港澳,广东人经常出国旅游,视野比较开阔。苏志刚认定旅游是个有潜力的行业。恰在这时,一些朋友向他建议,可以尝试做野生动物园。
动物园一向是国有“专利”,一个民企要办,从动物来源、专业人才、法规审核、检疫报关、长途空运、通关入境、到达暂养、安全饲养、科普展览、营运管理等等,有无数难题待解。但如果能办下来也有好处,就是政府不可能在一个城市批好几个动物园,所以有一定垄断性。苏志刚从小养猪养鸡养鸭的经历也让他觉得,跟动物打交道会很有意思。
民企的特点是行动力强。一打定主意,苏志刚便四面出击,寻求政府主管部门支持,找专家,出国考察学习。政府部门被苏志刚的诚心打动,不仅为他出谋划策,还在动物引进方面给予配合。苏志刚请来国内一些动物园的老专家担任顾问,筹建专业团队。通过几次出国考察,他迅速形成了经营野生动物园的基本思路,就是“大种群的动物展示”。
国家林业部、动植物检验检疫局都非常支持苏志刚的探索,甚至派专人到南非,配合引进动物的隔离检疫。1995年,野生动物园项目得到林业部正式批准,1996年开始征地,第一期有2000多亩。
政府支持苏志刚,但家人特别是他妻子非常反对。妻子天天哭,甚至要和孩子搬出去。动物园是国家补贴的公益项目,是个“无底洞”,怎么能干呢?有人对他妻子说,你老公是不是发疯了,千万不能让他弄。
但这个时候的苏志刚,已经全身心投到野生动物园里,一年多时间基本住在工地,骑着电单车,又是民工又是技术员又是施工队老板,光种树就种了8个月,把一片山坡地绿化了90%。
动物园最重要的当然是动物。中国野生动物园的资源很少,当时全国也只有几十头长颈鹿。为了一鸣惊人,形成轰动效果,苏志刚放弃了“小而全”,选择在珍稀动物大种群上做文章。他认为,只有建立起种群才有声势,也利于繁衍。他一出手就要引进30只长颈鹿,要包一架波音747货机一次运来,把全中国的动物园吓了一跳。当时国内最好的动物园才有两三只长颈鹿。而中国和南非还没有建交,操作起来非常复杂。
海关、动物检疫和林业部门采用了最严格、同时又最灵活的检疫通关方式。747包机上的30只长颈鹿和一批斑马、猎豹、羚羊运到广州后,封闭隔离,直接送到了检疫区。政府为何对一个民企如此支持?因为苏志刚的口碑,就是做事认真,说到做到,他建动物园是为了观赏、种源繁衍、科普、旅游等等,不管关系再铁的朋友找他帮忙,想买多几个动物,他一概拒绝,不在动物买卖上动脑筋。
第二批动物很快又从南非坐专机来了,包括犀牛、长颈鹿、斑马。
由于信息不对称,这时南非一家动物保护组织向全世界动物园发信,说中国广州有个动物园要宰杀南非动物。飞机飞到新加坡加油,负责动物检疫的人打电话回来,说有个人临时登机,还拿着录像机。但当飞机降落,一切程序都井井有条,海关、检疫、消毒、装卸,警车开路,直接开到野生动物园,完全封闭,再送到指定的检疫区专门检疫。第二天上午10点多,动物保护组织的“神秘嘉宾”到公园亲自参观后,来到苏志刚办公室,说:“我们南非人错怪、侮辱了你们中国人,对不起!”
引进考拉之初,有些澳洲人担心中国人虐待考拉,甚至把考拉变成盘中餐。而苏志刚和长隆团队不仅为考拉准备了世界上最好的“考拉国宾馆”,悉心照顾,而且第二年就生了一对双胞胎,是47年以来世界首例考拉双胞胎。这一繁育奇迹迅速被CNN、泰晤士报等知名媒体报道,在动物保护界引起轰动。考拉双胞胎成为中国人善待动物、爱护动物、善于繁育动物的典型案例。
2000年之后,全球野生动物贸易的壁垒提高,而长隆因为起步早,建立了规模化的种群模式,反而形成了不可动摇的优势。
主题公园有一个生命周期。一般主题公园四五年后就面临吸引力下降的问题。但长隆的第一个主题公园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开业至今已20年了,仍然保持每年百分之几十的增长速度。苏志刚对产品有着一种永不满足的心态,他总是不断自我扬弃,自我超越。从大种群放养到自驾车看动物,从引进考拉到熊猫三胞胎,从白虎山到青龙山,从地上看动物到空中缆车看动物,从动物园到动物主题乐园,他不断为消费者提供升级换代、超越预期的产品。
野生动物世界成功后,长隆在世纪之交又征了2000多亩建设用地,开始实施新的发展计划。
苏志刚灵感火花的一个重要源泉,是在世界各地游历。在新加坡,当他看到成功的夜间动物园模式,就联想到广州与新加坡气候相似,而且都是大都市,也应该可以针对人们的夜间生活,建设夜间动物园。他请来行业最优秀的设计公司,聘请国外动物园专家当顾问,用8个月时间建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夜间动物世界。长隆的知名度也逐渐从广州走向广东甚至全国。
1997年12月26日,野生动物世界开业,当时叫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后来改名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中国有了第一家民企投资管理的大型国家级野生动物园。
企业家属于思维无极限的种群。在野生动物世界和夜间动物园两个园区中间,苏志刚又动了脑筋,他要建中国第一个动物主题酒店。他带着设计师去南非太阳城、澳洲,去拉斯维加斯的酒店看白老虎,博采众长,然后提出创意,让设计师去执行。这个投资数亿的酒店一反国内酒店的奢华之风,设计风格大气、生态,主题鲜明,有能在中庭看见白老虎和火烈鸟的西餐厅,从房间走到阳台就看得见雪虎和各种鸟类。“与白老虎一起共餐”,这句广告语让长隆酒店的白虎自助餐厅在广州家喻户晓。
也是在2000年,苏志刚创出了大马戏表演。这个可以容纳1.2万人的全球最大马戏表演场,也源自他的灵光一现,就是直接在一座小山上挖一个大坑当场地。然而,比起建马戏场,马戏表演要难得多,苏志刚也交了不少学费。长隆国际大马戏历经四代改版,聘请了包括俄罗斯“马戏教父”扎巴斯内和好莱坞知名导演在内的多方高手策划执导,但苏志刚发现,真要搞出适合中国人观赏的马戏节目,还是要靠自己的智慧和创意。2005年长隆大马戏独立运营后,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蹲在马戏场,与导演团队一起天天研究,扣细节,提创意。最后,一台长隆自有知识产权的大马戏《森林密码》成为一张永不落幕的广州名片,既有世界级的声光电,又有长隆特色的动物表演,而秉持“中国创意、全球采购、世界生产”理念的苏志刚,堪称长隆大马戏的总策划。
“白天看动物,晚上看马戏,住宿在动物主题酒店”,这一经典线路至此形成,并迅速成为当时最受港澳游客欢迎的产品。2009年复活节那天,有3万港澳游客到广州长隆观光。TVB电视甚至专门借势,拍摄了系列电视剧《人生马戏团》。2017年春节,长隆国际大马戏火爆到一天连演四场。
“非典”不倒,磨砺坚忍不拔意志
苏志刚不是没有“走麦城”的时候。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行业和企业受到致命打击,一批企业因此倒闭和破产。长隆也大受影响。
当时长隆的产品结构比较同一。一个日间动物园,一个夜间动物园,再加上马戏,都是与动物相关的产品,在“非典”中所受影响最为直接。在人人闻“非典”和动物色变的特殊时间里,大家都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更别说动物园了。最低潮时公园和马戏一天只有十几个人。而企业运营成本一点没有减少,每天两个公园数万动物的食物和员工的开支非常庞大,企业损失甚巨,长隆几乎走到破产边缘。
更大的压力在于,谁都不知道“非典”会持续多久?是否今后仍然会反复出现?
回忆起“非典”,苏志刚承认当时的确非常艰难,长隆第一次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他说那是一道坎,如果熬不过来,就没有今天的长隆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时,早年历经艰辛而不挠的苏志刚的过人之处发挥作用了。他咬紧牙关,不仅坚持营业,而且年终员工的双薪也照发不误。
那段时间之后,长隆收获的不仅是生意上的复苏,更磨砺了面对挫折时坚韧不拔的意志。
当时省市及地方政府也对长隆非常支持,为长隆提供了几百万元的银行贴息贷款。这几百万对现在的长隆来说是区区小数,但在当时却是雪中送炭。说起此事,苏志刚满怀感激,“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对民营企业的呵护,长隆绝对走不到今天。政府给我们的不仅是贴息贷款,还有关怀。这种关怀甚至比资金的力量更大。”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拿这句话概括苏志刚的跋涉,非常贴切。
夜间动物园开了一段时间,附近要修地铁、改路,影响到动物的生活,不得不改变定位。
苏志刚没有沮丧,而是抓住机会在原地改建为长隆欢乐世界,2006年开业,这也使长隆从动物世界进入以高科技、娱乐设备和节日气氛营造为特色的游乐园领域。
动物世界的客源中,儿童是最强大的部分。那么,能不能在广州建一个适合儿童游玩的游乐园呢?苏志刚多次出国考察后大胆决定:全面提升国内游乐园档次,瞄准世界顶级游乐园,从规划到设备都和国际一流公司合作。当时国内游乐园市场比较沉寂,有限的几家生意也不理想,很多人认为搞游乐园风险很大。而苏志刚坚持他一贯的产品路线,就是“只要有好的产品,一定会有市场”。随着世界级的十环过山车、垂直过山车、大摆锤等设备的引进,以及特技表演、伐木表演等项目的打造,长隆的第一个机动游乐园一举成为行业排头兵,欢乐世界成了年轻人和家庭挑战自我、寻找乐趣的乐园。
2015年万圣节,长隆欢乐世界游客超过8万人。
苏志刚决定建欢乐世界的时候,有人说如果这个项目失败,长隆将没有明天。但对产品的极致追求、强大的魄力、大胆的眼光,以及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苏志刚完成了“惊险的一跳”。此役过后,长隆积累了在主题乐园方面的运营人才,对设备运营安全、园区规划经营都有了丰富经验,为此后长隆水上乐园和长隆海洋王国等项目的进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长隆水上乐园是2007年5月开业的。这个项目又源自苏志刚敏锐的市场嗅觉。他觉得光搞游乐园还不够,南方天气热,水上乐园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于是派出几路考察小组到全国各地调查水上乐园市场,大家的结论都是,水上乐园由于经营时间短,赢利很困难。但苏志刚不为所动,坚定不移要推进。他仍是高举高打,按“全球最大、项目最多、设备最先进的水上乐园”标准,聘请世界上最好的水上乐园设计公园,全部十几套设备都从国外进口,一下拉高了水上乐园行业的门槛。加拿大的白水公司是当时长隆的供应商,做完长隆项目后,他们的生意在亚洲一下火爆起来。因为长隆水上乐园的成功,中国和亚洲掀起了新一轮水上乐园建设高潮,白水公司的CEO谢夫后来说,“白水在亚洲在中国有今天,有赖于长隆”。
高起点、大规模、游乐设施及水质领先,使得长隆水上乐园一开园又是生意兴隆,长盛不衰。水上乐园经营周期短,容易受台风、雨天和天气变凉的影响,苏志刚为了确保持续领先,每年都花大心思扩建改造,还想出了温水游乐和“桑拿”等出奇不意的招数。
现在全世界为长隆服务的各方面的一流专业公司有两三百家。苏志刚总是谦虚地说,这些公司和业内同行都是自己的老师。不过,相信“力不到不为财”的他仍保持着事必躬亲的习惯,对所有设计了如指掌,并且在每一个项目设计时亲自考察地形、地貌,构思既能保持原生态、又能很好结合项目需求的方案。他的大脑储存了太多信息、画面和技术细节,而且充满想象力,以至长隆的高管都说,苏老板的大脑装着长隆的DNA。
以长隆欢乐世界建设和大马戏的独立运营为标志,长隆顺利实现了二次腾飞。
广东靠海,番禺临海,所以苏志刚一直想做以海洋为主题的乐园。这个念头,甚至在他刚刚完成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后不久就开始产生。他觉得长隆有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动物园,也应该有全世界最好的海洋动物主题乐园。在考察了包括香港、澳门、海南、广州南沙在内的很多地方后,2008年,苏志刚选定紧邻澳门的珠海横琴岛,要做一篇以海洋为主题的大文章。
横琴岛山清水秀,但当时除了养蚝的和几家大排档,没有任何投资项目落地。按当地人的话来说,“横琴连一只蚊子都没有”。2008年正值亚洲金融风暴,很多人,包括时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都认为那里是一片滩涂,搞开发不知道要多少年才有效果。而苏志刚偏偏不信邪,一下就在这块土地上规划了包括几个主题公园、1万间酒店房间的蓝图。
蓝图超大,但苏志刚基于长期的国外考察、对世界主题公园发展趋势的洞察,以及在广州的实践,对要做的事心里很有底。他相信“快乐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也发自内心地看好横琴连接港澳的区位优势。他说,“我一定要搞一个世界最好的海洋主题公园”,“我一定要让珠海人民看到,长隆选择珠海会给170多万珠海人带来福祉”。他找到国际顶尖的主题公园设计公司,让首席设计师陪着他,一年内跑了世界十几个国家的40多座知名主题公园,全面对标世界最好的几大海洋主题公园,然后制定全面超越的规划。
2009年国家级横琴新区获得批准,但横琴新区刚刚开始筹建,非常困难,苏志刚为了推进项目,借了2.5亿元给政府,用于新区的开办。在珠海,政府之所以对苏志刚信任有加,是因为之前太多的签约项目后来都没有落实,苏志刚则是一签字,就真干起来。
苏志刚没读过什么书,但对《毛主席语录》和《论持久战》却很熟悉。他对团队说,毛主席说要发扬愚公移山、小米加步枪精神,我们就在横琴来一场“愚公移山”。3年多时间里,他经常凌晨4点多起床,从广州驱车2小时,6点多钟赶到横琴,与高管团队和工程师一起,一脚泥、一滩水地丈量,围在工地现场开会,研究拍板。经过管理团队和上万建筑大军的艰苦奋战,项目终于惊艳亮相。
2014年3月,长隆海洋王国和横琴湾大酒店开业,一举刷新了多项行业之最,比如世界最大的亚克力板、最大的水底观景穹顶、最大的水族馆展示窗、最大的水族箱和水族馆,等等。开业到年底,珠海的GDP增速从前一年全省倒数第二跃进到全省第一,其中长隆的拉动是关键因素。在未来,长隆还将在横琴新建4个主题公园,包括动物王国、海洋冒险乐园、水上乐园和未来世界科技公园。
长隆在广州和横琴,已经将多个带有稀缺性、唯一性的主题公园,加上酒店、餐饮、会议、购物等等,融合成旅游娱乐业的“航母集群”,也是世界级的旅游巨无霸。由于旅游是永远新鲜的服务行业,所以苏志刚在不断增加新项目、新设备的同时,也高度重视“软实力”的营造。长隆不仅创造了许多独特的、针对细分市场的“节日”,更将国际大马戏打造成一张蜚声世界马戏界的王牌。从2014年起,中国国际马戏节永久落户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每年一度,揽全球马戏界精华于一地。
珠海横琴长隆刚刚开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来考察。他问苏志刚,对面澳门是资本主义,这边横琴是社会主义,到底谁能干过谁?苏志刚回答,当然是社会主义的横琴干得好。这句话几年后变成了现实。这位领导说,当初的决策是对的,我给长隆的表现打100分。
故事还没有结束。
对外异常低调的苏志刚正在谋划广州、珠海之外的第三个旅游娱乐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在广东清远,以大自然、大生态、大种群、大旅游的森林概念为主题。
苏志刚第一次到清远,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本是青山绿水的地方炸山采石,大片山体裸露,运石头的车辆横冲直撞,尘土飞扬。他说他一定要让清远重新恢复青山绿水,也一定要让清远人因长隆的到来而增添幸福……
而清远项目的概念,则出自苏志刚多次考察南非太阳城的灵感。
太阳城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北180公里,因地处干旱内陆气候,所有林木都是人工种植。山泉、瀑布、湖泊全部依靠引水和循环水。南非亿万富翁科斯纳(Sol Kerzner)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构思时,希望在非洲丛林内建造一个拉斯维加斯那样的豪华娱乐区,他说,“梦想如果没有行动,永远都不会伟大”。
苏志刚的规划,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太阳城。清远项目计划2019年内建成开业。到那时,清远、广州、珠海,这三大综合体将纵向排列在粤港澳90分钟经济圈的轴心上,成为“全旅游”目的地的超级组合,用苏志刚的口号,“我们是中国的长隆,要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
在去广州采访苏志刚之前,我在网上查关于他的报道,印象是,一个没文化、从种田放牛到卖猪肉的农民做出了今天的成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谜。的确,今天的苏志刚看书认字能认得七七八八,但写字就只会少数几个。但通过访谈,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随随便便赚得到的钱,但绝对没有随随便便可以成功的产品,在中国,会赚钱的富豪不少,有好产品的企业家不多。好产品一定是苦心孤诣的结果。苏志刚有超人的市场嗅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以及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他透彻地把握了主题公园行业的规律,善于以全球视野整合尖端资源,同时又扎根本土市场,点点滴滴积累本地化的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这样的人,才有这样的事业。
当苏志刚对我说,“30年前我拿着几毛钱去广州动物园看动物,30年后我办了世界上最好的动物园”,他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个人的自豪,也是一个时代的自豪,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微观案例。苏志刚言必称感谢邓小平、感谢共产党,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时代,他可能永远是大石村的一个赤脚走在路上、一辈子都去不了广州几次的穷困之人。
长隆是中国主题公园真正的王者,也是世界旅游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这已经有大量数据、消费者体验和行业口碑去证明。而我想到的一个新命题是,“苏志刚现象”对中国企业家群体意味着什么?
当苏志刚对我说“我只会写‘苏志刚’和‘同意’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既为他的坦率而惊讶,更突然想到,文字、知识、逻辑、框架,这些我们习以为常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在商业世界里真的是最重要的价值吗?
从一个项目到另一个项目,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种疯狂的、永远不满足的想象力和企图心;永远要尝试和改变,变得更好一点,让消费者的惊喜和快乐更多一点,这种永远无止境的好奇心,见到一点瑕疵就不舒服、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改进心,尽管出身卑微、却敢于挑战世界最高标准并更上一层楼的凌云壮志……所有这些东西,敢想敢干,敢做敢当,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正规教育能教的出来的吗?
完善的、完整的知识教育和商业训练,可以造就一般意义的成功。但伟大的奇迹,超越性的成就,可能更是企业家壮阔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心智模式的产物。知识一定是重要的,但它往往也会成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羁绊。
当然,在我们说企业家精神更是与生俱来(by nature)的时候,并不是要否认学习(by learning)的重要性。苏志刚是以世界为师,在万里之行的道路上不断向实践学习,没有学习也不会有长隆的今天。创新力和学习力奇妙地融汇在苏志刚身上,只是他的学习方法,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所以长隆的成功,绝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苏志刚成就了长隆的今天,而随心所欲又追求极致的他,是无法复制的。
我没有和苏志刚分享这些感受,他的嘴里大概也不会说出“企业家精神”这样的词汇,但他那朴素而坚决的初心,如此之深地触动了我——
“老祖宗给了我们勤奋、认真、不要怕苦的精神。自己一生做件事情最重要,一生干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最自豪。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将来我还要办教育,办野生动物基金。”
“我现在还在大海里面飘,还没有成功。不专心、不用心,这个行业绝对做不了。”
“我想让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中国也能有。”
“打造世界级民族旅游品牌,就是长隆人的中国梦,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
苏志刚,这个觉得“自己的心还只有18岁”的企业家,他其实正在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就是让世界上最快乐的时刻是中国创造。他是“中国创造”在服务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苏志刚说自己“天天在研发,天天在设计,每个细部都要精耕细作”。我问他,这样年复一年地工作,有没有枯燥厌烦的时候?他笑了,“我是苦中作乐。苦不用说了。搞旅游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长隆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但是,我也有巨大的乐趣。乐趣来源于为游客所带来的快乐。每当在公园里看到父母和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欢笑声,看到酒店里客人满意的表情,听到社会各界对长隆的评价,想着中国的消费者不用劳神费力去到国外就可以在家门口享受世界级的旅游产品,我就觉得很幸福。能让别人快乐,能为社会作出奉献并获得认可,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和价值!”
的确,苏志刚是幸福和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