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通过对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旨在为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提供认知方面的解释。采用BUSS-Perry攻击性问卷、自我同一性问卷和认知风格问卷,对252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青少年攻击行为有显著的性别差异(t=-18.91,F=-23.60,P﹤0.01),男生的攻击性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的(2)思维内外倾、言语-表象及同一性获得三者与攻击性均呈显著负相关(r=-0.43,r=-0.53,r=-0.26,P﹤0.01),而直觉-分析和同一性早闭状态与攻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r=0.40,P﹤0.01)(3)自我同一性和 直觉-分析对攻击性有明显的正向预测作用, 思维内外倾和 言语-表象对攻击性有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青少年 攻击性 认知风格 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193-02
一、引言
随着近年来青少年恶性伤人事件的日益增多,在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的同时,也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内心.因为在大家的常识里都认为,受过素质教育的学生应该是积极阳光的,怎么可能会出现这么多且情节恶劣的暴力攻击行为呢?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导致青少年做出这么残暴的行为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应该从中做出怎样的努力来有效的预防这些暴力攻击行为呢?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揭示青少年攻击行为与认知方面有关的综合性的因素。
关于攻击性的定义,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班杜拉(Bandura)认为,攻击可以造成个体身心的创伤;心理学家多拉德(Dollard)从攻击行为的目的性方面来对攻击性作出定义,他认为攻击性是以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所有其他个体造成伤害的行为[1];国内学者高桦认为攻击性是个体人格之中所有的一种具有破坏倾向的潜能[2]。本研究对前人的研究多加综合,认为攻击性是指个体内部心理所潜在的攻击性情绪、倾向以及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外显的行为。
认知风格对个体众多能力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而长久的影响,也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功能。自我同一性简单说,是与个体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3]。它是一个连续的个体心理内部概念,个体最佳的状态就是处于完全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也有人称之为同一性获得状态或者成就型同一性状态。而当个体未获得完整的自我同一性时,个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身心困惑,从而导致个体外在行为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从理论研究到分类等各个层次,都已经全面展开。在对自我同一性的分类中,最著名的、影响最深远的、被心理学学者广泛引用的应该就是埃里克森的研究,以及后来在他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贡献的Marica,他将自我同一性划分为四种同一性状态:(1)弥散型同一性;(2)排他型同一性;(3)延缓型同一性;(4)成就型同一性[4]。本论文所采用的是与其分类相似的分类,它们实质是一样的,只是各自的表述上略有差异。
攻击是一种常见的消极行为,有三个基本特征:伤害的意图、损害行为与损害后果[5],它的本质是一种故意违反社会规范的伤害行为。它的形式各种各样,如像人类侵略、家庭暴力、校园暴力、性侵犯和谋杀……根据攻击者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Hartup,1974)[6],根据攻击性的性能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类(Feshbach,1969)。
关于攻击性的影响因素,目前心理学界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包括生理机制、家庭教育、社会关系、婚姻家庭、网络媒体等。在社会因素中,媒体暴力和网络游戏的泛滥,大量的暴力书籍、影视影像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了大学生的攻击性心理[9],使其在应对一些挫折与困难时候更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和攻击行为。
二、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问卷调查方法,对在校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将所得到的252份问卷全部回收,经分析后,删除不合格问卷12份,得到有效问卷240份,有效率达到95.2%,问卷收集对象包括男生90人,女生150人。
2.研究方法
(1)Buss-Perry攻击性问卷
参考 Buss-Perry(1992)修订的攻击行为问卷量表(Buss-Perry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PAQ)[10],问卷为likert式5点量表,量表包含29个条目,分为身体攻击(PA)、言语攻击(VA)、愤怒(A)和敌意(H)四个分量表。本研究所参考的数据指标为同一性状态总分及其各个维度的总分。
(2)认知风格问卷
采用王伟编制的认知风格量表[11],共包含16个题目,包含思维内倾-思维外倾分量表、直觉-分析分量表和言语-表象三个分量表。该量表的各个维度的a均大于0.75,信效度良好。本研究所参考指标为认知风格总分及其各个分量表的总分。
(3)自我同一性问卷
采用王树青(2007)修订的自我同一性状态测量问卷[12],包含四个分量表,本研究采用32个题目的简化版,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215.66,P<0.01,分量表α系数在0.55~0.75之间。本研究参考的数据指标为同一性状态及各个维度的总分。
3.统计处理
所有问卷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
三、结果
1.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青少年攻击行为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t=-18.91,P﹤0.01),男生的攻击性总得分比女生高。其中各个维度在性别方上均差异显著,在言语攻击維度(t=17.01,P﹤0.01),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在身体攻击(t=-16.80,P﹤0.01)、愤怒(t=-13.49,P﹤0.01)和敌意维度(t=-14.80,P﹤0.01)上,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
2.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与攻击性的相关比较
认知风格的 思维内外倾维度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43,P﹤0.01),表象-言语维度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53,P﹤0.01),而直觉-分析维度与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自我同一性中的同一性获得状态与攻击性呈负相关(r=-0.26),且达到显著水平(P﹤0.01),而同一性早閉状态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r=0.40,P﹤0.01),同一性延缓状态与同一性扩散状态这两个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攻击性相关不显著(P>0.05)。
3.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与攻击性的回归分析
自我同一性和认知风格中的思维内-外倾维度共同作用可以解释为攻击性的18.6%。自我同一性的β值为0.037,说明它对攻击性有正向预测作用,思维内外倾的β值为-0.43,说明思维内倾-外倾对攻击性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
自我同一性和认知风格中的直觉-分析维度二者共同对攻击性的解释率为45.6%。其中直觉分析对攻击性正向预测作用较明显(β=0.676),而自我同一性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则不太明显(β=0.019)。
自我同一性和认知风格中的言语-表象维度共同作用可以解释为攻击性的27.1%。其中言语-表象的β值为-0.526,说明它对攻击性有明显的负向预测作用。而自我同一性的β值为0.015,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不太明显。
四、结论
1.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青少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男生的身体攻击、敌意与愤怒较女生存在明显倾向,女生的言语攻击倾向比男生明显。
2.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与攻击性存在显著相关
认知风格的思维内外倾维度与表象-言语维度,两者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直觉-分析维度与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自我同一性的同一性获得状态与攻击性呈负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而同一性早闭状态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延缓与同一性扩散这两个自我同一性状态与攻击性相关不显著。
3.青少年认知风格、自我同一性对攻击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倾向于思维内-外倾和言语-表象这两种认知风格的青少年的攻击性水平比倾向于直觉-分析认知风格的青少年的攻击性水平低;处于自我同一性获得状态的青少年攻击性水平比其他三种状态的青少年攻击性水平低。
参考文献:
[1] Dollard,J.,boob,L.,Miller,N.,Mowrer,O.,&Sears;,R.R.Frustration and aggression[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39.
[2]高桦.内隐社会认知:攻击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98
[3]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227-234.
[4] Marcia J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 identity sta-tu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6,3:551-558.
[5] ShuiumAndrewChen,杨治良等.“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6,29(1).
作者简介:晋丹丹(1992-),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山西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