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09-27 07:40陈潞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陈潞

一、网络意识培养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改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显示,网民中最大群体就是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已成为上网的主流群体,尤其是智能手机APP的强势发展,网络学习在课堂外的学习环境中,已经超越了书本、教师成为了无法代替的学习途径。网络的影响不单指学习习惯,更多地改变是思维模式,集中体现在“互联网+”思维的演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社交习惯的改变:无处不在的微博、微信等通信手段,在青年学生中广为流行;二、消费行为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通过网络购物、娱乐,同时购买手游装备在学生日常开销中所占比例逐步加大;三、网络语言的兴起:网络语言的简洁、生动增加了生活中的趣味,因此逐渐受到大众的接受认可。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认清网络、“互联网+”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以及由此带来的危害。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尤为突出,不同的价值观、思想流派在网络肆意传播,导致一些大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崇洋媚外趋势明显。网络意识不仅影响着学生,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如何利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顺应时代趋势,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得不到相对应的重视,根源在于缺乏可实施的教育载体。

二、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承载

很长时间内,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着书本教育展开,内容略空、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育本身已经脱离教育对象,而网络意识应该可以被借鉴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

1、网络生活贴近学生交流:在网络环境越来越开放的大学校园,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解放思维,掌握当下大学生使用度交广的网络语言,将书本深奥晦涩的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不良网络词汇,及时加以引导,净化语言空间,拒绝“键盘侠”,旗帜鲜明地反驳、纠正错误言论。

2、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推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单独为了设置一门学科存在,它应该体现在教育在校生的全过程中。因此互联教育的这个“+”,应该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始终贯穿于学生职业规划、宿舍生活、专业学习、学生活动等,作为价值取向、思想引领的实践依托。寻求主动出击,帮助学生解决在校期间的实际问题,才能将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网络特性传播正确思潮:网络传播最大的特性在于实效性和广泛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课堂,举办活动也停留在校园,这不利用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国家大事小情、特殊案例分析、就业(创业)政策导向、心理健康辅导等内容,利用自媒体的传播途径,有效进行深度推广。同时面对出现的突发情况,能充分利用网络实效性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三、结语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可是互联网的出现让学生接受新思想、新内容的途径陡然增加,再用课堂单项灌输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以及学生网络风险防范,这迫切要求思政教育敢于尝试新方法。通过对网络意识对学生影响的分析,进一步论述现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中受到的双面影响:一方面革新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和与学生實际的切合度,但是大量的负面信息干扰了正确的思想教育成果,如何避免或是减低这些负能量信息对于学生思想变化。如最近出现的“萨德”事件,和以往突发事件相比,此次事件在处理过程中,青年学生显示出很强的自律性,理性、客观地处理政治分歧,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一次成果检验。

当然,此次研究还存在很多瑕疵。研究过程中由于篇幅关系,对于如何利用网络意识的长处应用于思政教育的研究还略显粗浅。还需要对网络文化和网络意识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思政教育中如何妥善使用网络手段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