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分析

2017-09-27 07:24沈中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沈中林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教学教师专业化是我国教师发展的最终方向,也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起到一定的推進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

专业化素质高的老师不仅仅需要本身具有知识广、学问高等,更要求其本身具备有道德、有理想。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小学教师都普遍的存在着教学随意化的问题,如何才能实现小学教学专业化,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将会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其中,不断的完善知识的结构,调整人格的发展,加强职业规范以及道德规范的培训,加强不可替代想的专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促进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发展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1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1.1小学教师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到位

目前小学教师中有部分人认为小学教师具有可替代性,对自己的职业认同度不高,也就是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不到位。

1.2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定学历标准偏低

教育部要求到2015年左右,新补充的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总体上看,这与小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学历标准不太相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至少差一两个层次,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定学历标准有待提高。

1.3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所欠缺

据上海师范大学一项调查显示:部分小学教师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对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则普遍缺乏。可见小学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教研能力和现代教学手段的技巧有所欠缺。

1.4小学教师的专业情感存在值得质疑的情况

教师这个职业有着特殊性,小学教师的职业情感若存在缺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访谈中,不少教师表示“千万不要选择小学教师这个行业,太累了,我都干够了”。之所以选择继续留在这个岗位土作,教师们坦言现在的社会竟争压力太大,小学教师这一职业虽然不轻松却十分稳定。

2促进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2.1激励小学教师教研相长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的传递者”,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教师主体意识和研究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教师没有被当作专业人才看待,很少有人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源于教师没有充分建立起自己的专业标准,没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参与教育研究。当前,应该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学校群众性教科研活动,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型学校,使教师研究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形成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的良好氛围,促使教师乐于研究,勇于探索,从研究中获得乐趣,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使得教师群体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级上来,使得教师工作重新获得“生命力和尊严”,显示出其不可替代性。

2.2规范职前教育

首先国家应多制定“师范生免费教育”这样的政策,吸引素质较高的学生以及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同时一尽量录取基础知识面广、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学生,促使小学教师群体能够做到“宽基础、高素质、能力强、适应广”。

师范院校应通过诸如在课堂中渗透观念、增设师德培养课程、举办主题活动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对小学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感和投入感、形成高尚的教师道德情操。根据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应适度优化。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议学科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专业课程、实习见习的课时一比例为4:3:2:1。师范院校应适当延长在校生实习与见习的时-间,使师范生在实践中熟悉教学环境,检验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淀专业情感。

2.3注重入职任用与培训

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层次、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不仅仅体现在对学历的要求上,更体现在对专业素养的要求上。对小学教师任用考察的内容与流程应科学化,尤其要注重对教育知识的应用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检验。新入职的小学教师应该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短期培训。除了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统一培训外,针对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可以由各学校委派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

2.4拓展在职培训渠道

2.4.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校本培训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通过专业引领或校际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校本教研是从学校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2.4.2远程培训

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拓展培训渠道,广泛开展远程培训。各地方应尽快建立区域性网络联盟,让小学教师们可以不脱产、不离岗地享受到优质培训资源的学习,促进小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2.4.3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指各地方教育部门承办的教师教育机构对小学教师进行的集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对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法律意识、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这能促使教师自我反思,转变陈旧的教育观,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

2.4.4学历进修

教育部曾颁发《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理科方向)教学计划》,促使小学教师学历进修。必须注意的是,小学教师要提高认识,在进修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寻找自己的不足,努力加强和改进,做到提高学历的同时一切实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2.5积极进行自我发展

2.5.1通过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成为自己和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教学反思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它强调教师经常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

2.5.2通过教师博客促进专业成长

教师博客对小学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为小学教师提供了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发表与交流的平台。由于能与其他教师共享与交流,极大地调动了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同时一区域博客群的创建使普通小学教师也能参与到研修活动中,弥补了传统培训模式的不足。可以说教师博客从某种角度上真正实现了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与课题研究,促使小学教师在专业上不断进步与成长。

总结:

坚持不断的加强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也是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将新课标与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充分的表现出小学教育自身的特点,积极的进行探索与研究,找到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新方式,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提升我国小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授课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建勇.浅议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24:14-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刘辉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