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拓展培养

2017-09-27 02:26陈春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陈春红

【摘要】高中数学有别于其它高中科目,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通过高中数学的授课,我们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延展学科思维,培养应有的逻辑思考能力。同学们要学会接纳新颖的科目理念,教师要创设出自主情形下的认知环境,通过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授课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高中数学本身作为高中教学体制内重要的一个科目,尤其需要以新颖的理念作为指导,引领同学思维意识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授课 ; 思维意识培养 ; 学科思维锻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60-02

数学作为高中时期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科目,数学能力也是学习生活中最有实用价值的一种能力。当我们通过培养,具备了数学思维能力,我们会逐渐发现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经过一定的逻辑分析,理性思考都可以得到解决。同时,我们还要学会理解接受现有的实际问题条件,通过学科思维的拓展延伸,开辟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科知识的职责,更要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条学习,质疑,理解,内化的过程,同学们应该具有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轻松的学习氛围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中生感觉数学课堂缺乏活力,枯燥乏味。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一味的做题,记公式只会适得其反。很多同学对于数学学科的印象就是做不完的习题,无数的试卷,久而久之,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厌倦情绪。原因大概有三,其一,机械的完成试题,背记公式使学生对数学学科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本应有的探索的乐趣,其二,僵化的学科内容,固有的解题方法,高强度的训练,这些一成不变的东西营造了压抑的环境,加剧了学生的抗拒心理。其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探索展示的机会,思维方式得不到延展,体会不到学科的乐趣,真知所在。

事实上,想要获得一个良好的讲课氛围并不需要花费很多心思,且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目标。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环境带来的教学效果总是令人惊讶的,教师可以就某一问题多处设问,引导多角度考虑,多层次研究,鼓励同学们质疑权威,充分带动整个班级学习求知的积极性。不管同学们的问题是否背离主题,哪怕是十分荒诞,教师也应当认真对待,鼓励同学们在课下积极探索,研究。学习小组的划分往往会创造出“百家争鸣”的感觉,每位同学各抒己见,在一个小集体内融合消化,得到的东西肯定比几个人单打独斗获得的总和还要多。学习小组的划分还能帮助同学们自主探索解题思路,开发同学们的创造思维。

举例说明一下,许多同学反映高中的求导积分最重要,可同时也最难学,成为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拦路虎”。在我看来,要解析有关求导积分的题目,最好的方法便是数形结合,一边读题,一边画图,从两个层面去解读出题人的意图,从而找准“题眼”,对症下药。这种方式刚开始同学们可能觉得不太习惯,一旦当同学们能将这一方法熟练运用,那时,再解决求导积分相关问题,必当如鱼得水。在学生掌握这一技能的时候,老师不可心急,更应该的是寄予同学们鼓励与引导。

二、吸收学习新的理论方法

高中时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们单纯的输出知识,学生只能接纳现成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效率以及质量都被忽略了,知识好比是被硬生生的塞进同学的大脑,导致同学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由同学自己独立摸索,寻找解题途径,往往会“浪费”掉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们倾向于直接将解题的方法告诉同学,甚至答案也都是唯一的,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完全固化,缺乏独特的思维途径,同时,同学们也丧失了思维方式拓展的机会。高中课堂上往往还会有这样的奇怪现象,当某一同学提出某一问题,或对教师的结论提出质疑,就会被看成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不会被鼓励,更不会被提倡。

要使同学们数学学习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必须将之前的教学模式抛弃,以新颖的科目观念加以替代,为同学们数学思维的拓展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突破往日授课过程中的条条框框,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将课堂上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同学们学科学习,运用的兴趣,数学作为最贴近实际生活的科目,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以引导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学科自信感,培养学科成就感,逐渐带领同学们建立数学学科思维拓展能力。

例如:列举生活中运用数学等比数列的实例,帮助同学们体验数学的实际用途,加深同学们对数列的印象。再者,让同学经过自己的学习研究探讨出某一领域的定律,并将其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在学习抛物线时,就可以观察生活中的抛物线得出初步结论,再通过画图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印证课本上的定律。

三、传授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反映说,高中数学的学科難度较大,而且,教学大纲内规定的内容都是既有的公式定律,探究延展的空间相对很小。因此,数学课堂内容以了解公式定律,熟悉解题方法途径为主,不用刻意去自主探寻解题思路。在课堂上,师生分工明确,老师负责说,学生负责听和记。这样的单线授课模式带有强烈的灌输色彩,不能教给同学们有效的学习,解题方法。学生们也很难用自己的思维来获得知识的拓展。

要改变这种僵化的状态,切断枯燥的传送带,传递有效的解题方法,就应该引导同学们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衔接起来,。教师不应回避学科中的疑点难点,更应该带领同学攻坚克难,侧重去探究这些疑难问题。将“单线”授课改造成“发散式”授课,有一点问题探究整个有关联的所有问题,帮助同学们构建发散性思维模式。站在不同角度上看待同一个问题,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探究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方法,这也是培养我们多思维,多方法的一个好办法。

高中数学教书是一块硬骨头,它承担着升学的重任,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中数学课堂缺乏乐趣,死气沉沉。这种环境抑制了同学们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降低了本应有的数学科学素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用新的意识,新的方法,唤醒沉睡的高中数学课堂。摸索出一条寓教于乐,既能帮助同学创新思维的拓展,又能切实提高数学成绩的数学学习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