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以《物质密度》的教学设计为例

2017-09-27 00:54黄西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验研究

<摘要>“问题教学”是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采取“问题教学”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关键词; 问题教育 实验 研究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我在《物质密度》一节教学时采用此种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引言:教师配合课件提出思考问题:如在 “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我们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4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我们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我们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 “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1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1架天平(配有砝码),1把直尺,1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得到了以下启示:

1、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成为师生双向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教师要利用自己的学识优势,可以从教材内容中寻找一些容易产生疑惑的事例并作为问题提出,造成悬念,从而在课堂上引起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问题必须要通过深入分析、逻辑分析等思维活动才能解答。

②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

③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而定。

④問题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感到新奇,这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⑤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问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发思考,有了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才有获得独特思路的可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贯穿问题教学思想。

3、问题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教师硬性灌输给学生的,都是由学生通过亲身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充满兴趣。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因为它们来源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加以适当的干预,起领导者和组织的作用。

4、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者、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的准确性、精炼、针对性强;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不能包办代替;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你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对有关的问题加以适当的说明;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进行,但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精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出学生留下模糊不清的或者错误的概念。

5、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6、这种教法的实施必须要有多种教学媒体的辅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需要通过投影或电视展示给学生,同样在分析探究这些问题时,必然要用到实物、模型、标本、图片和音像资料等教学媒体,学生只有充分占有了有关资料后,才能较好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研究,最终得到知识。

7 、要注意课堂答问的评价。

教师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课堂答问也是一门授课艺术,应注意:①评价要及时准确。②评价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含混不清。③评价要态度和蔼,不要过于生硬。

黄西平(1966-12),男,汉族,广西北流市,广西北流市塘岸镇城南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实验研究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