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7-09-27 00:28杨小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策略

杨小禹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抓得越早越好。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学生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认真听讲、学思并重和细心作业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 ; 策略 ; 学思并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23-01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很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习惯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身边教学实际中,有部分老师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智力的开发,忽视了习惯的培养和常规的训练,使得一部分孩子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实际上,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应把握时机,努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习习惯的策略

1.提早训练,严格要求。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初期的学生可塑性强,他们形成好习惯容易,形成坏习惯也容易。如果学生形成了好习惯,终身受用;形成了坏习惯,纠正起来非常费时费力。我们应该“先入为主”,一入学就应该对小学生进行课堂的常规训练。同时要求一定要严格,不能差不多就行了。教师松一寸,学生松一尺,这样效果也不会明显。

2.有效奖励,激发兴趣。教师应在班级中建立有效的奖励和竞赛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争当先进。通过这样的常规管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

3.正确示范,具体指导。小学生的理解力和自我意识能力有限,但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较强的示范作用。要想学生书写规范,教师的板书的工整性,布局的美观性等都要给予规范性的示范。对于学生没有经历过的,较难掌握的训练内容,教师又需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如在没有横线的练习册上平行书写等。

二、注重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课前准备也是对一节课做出的简单计划之一,是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的一个侧面。如果没有准备好,上课时再去强调纪律,找东找西,势必会影响课堂活动的进展,所以只有把准备工作搞好了,才能正常上课,才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知识。课前准备可以包括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上节课下课后,要将课桌椅移整齐,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整齐地摆放在书桌的左上角或右上角(可根据桌椅的安放来统一确定)。预备铃响,迅速走进教室,及时回到位置,静息侯课。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准备,尝试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本堂课要用到哪些知识,做到胸有成竹。小学生自控力差,如果有一项没做好,要反复地提醒,并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适时练习,直到做好为止,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三、学会倾听,养成学思并重的好习惯

1.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听老师讲时,眼睛要看着老师。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老师,请您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老师指到哪里就看到哪里。心理学表明,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分配的不同,直接显示了学生处在何种意识状态。学生的注意集中在对当前有意义的内容上,得到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清晰。而要求学生随时关注教师指到的地方,便是在引导、维持和强化学生的注意力。同学在发言时,要明白他讲了什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自己在一边无所事事。人家说的什么,一点没听进去。教师发现后,提问另外的学生,他将“三成五是多少”弄成“3×5=15”让人啼笑皆非。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把注意力指向要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同时,一个孩子回答了问题,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用“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还有补充”等进行补充或者评价交流等,促进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发言。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逐步实现 “会听”。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2.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拥有广博的知识;思考是学习的升华,我们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有所比较,才能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吸收,“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5的分解与组成”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又如:“梯形”定义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有一组对边平行”有什么不同?如果学生没思考清楚,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就可以理解为平行四边形也有一组对边平行,也属于特殊的梯形的错误结论。

四、培养细心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的作业正确率除了是否掌握所学知识以外,还给细心与否有较大关系。我就经常听一些老师或学生家长抱怨孩子作业马虎,要么把“×”看成“÷”,要么把“3”抄成“5”。要让孩子养成细心的习惯,需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根據“罗森塔尔法效应”:如果,想让孩子“快”,就不要说孩子“慢”;如果想让孩子“细心”,就不要说孩子“粗心”。关注优点,才能强化优点;忽视缺点,才能弱化缺点。我们在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上,要仔细寻找孩子细心的地方,加以鼓励表扬。并把孩子的表现用五角星等形式记录下来,让孩子看见自己的进步。当累计到一定的数额,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有吸引力的奖励。对于学习中马虎的问题,首先得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就算是草稿纸上也要保持整洁,便于检查,不易抄错。其次是要养成及时检查的习惯。抄题后,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有没有错误;做完一步别急于做下一步,回头看看是否计算正确;脱式计算中,要及时对比抄写的数字和符号再往下做等等。长期进行这样的“一步一回头”的训练,孩子细心的习惯也就自然养成了。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教育要遵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很多很多,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很快。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上部分习惯,让学生体会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意识”,便在学生心中种下了学习习惯之种,让良好的学习习惯扎根、结果。

参考文献

[1]胡爱民.《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2]刘俊英.《学生学习那些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3]徐世贵,刘建昌.《课堂教学那些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