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思考

2017-09-27 19:46付淑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对话师生文本

付淑萍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以后,“对话”已成为我们教师所关注的教学形态。从教学观状看,无论是某些名师的观摩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平时教学,师生对话明显过多,学生与文本对话明显不足。

现在许多阅读教学课,学生往往只读了一二遍课文就把文本撂在一边开始师生对话了,或者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生与生的对话了。这时的情形,学生连文本的字音尚未念准,句子尚未读通,也来不及思考,谈得上有什么领悟需要交流呢?很明显,师生或者生生对话缺乏根基。对话的基础是什么?师生对话的基础是教师与学生分别认真地、潜心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我认为教师要潜心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早在备课时就开始了。我们以不先看“教参”之类的资料为好,以免先入为主,影响自己的独立思考,影响自己的独特感悟。

那么怎样进行文本对话呢?一要用心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要通过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博,并且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只有被文本感动了,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学时才能以真情感动学生。二是要重视文本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表达方法,发现学生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赖文本典范性语言的吸纳、积累、内化和运用。教师只有先于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有一番“虚心涵泳,切已体察”,师生对话时才能恰当引导,画龙点睛。这些,教师都必须在学生写文本对话之前就成竹在胸。

再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是与作者的间接对话。作者是躲在文本背后不出面的,以文本的书面文字为其代言。文本是什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读鲁迅、巴金、老舍等思想家、文学家的文章,不就是跟这些大师进行对话?文本又是根据“课标”精心编选的。否则,文本怎么能称之为“启蒙书籍”、人生的“教科书”呢?学生面对这样的文本,在进行对话时应抱什么样的态度呢?是一碰面还没有听清楚文本说了什么,是怎么说的,就抢先哇啦哇啦说开呢,还是充分尊重文本的价值,先“洗耳恭听”文本诉说以后获得的东西,是经过消化吸收以后所形成的新认知,是生命自身获得的感悟,是蚕食桑而吐的丝,蜂采花而酿的蜜!可是,现在人们往往忽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意义,“理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平等的,不应把文本当作“圣经”顶礼膜拜。于是,矫枉过正,把文本视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学生對文本只照了照面,就开始“批判性阅读”,就开始“超越文本”和“拓展性阅读”了。

所谓“洗耳恭听”,就是要以认真虚心的态度去研究文本,听听文本讲了什么,是怎么讲的。即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是怎样诉诸语言文字的。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小学语文篇幅虽然短小,但大多是经典性的,语言凝练精美,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学生在“洗耳恭听”文本诉说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这,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因此,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必须十分充分。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话师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