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春娜
【摘要】对小学生予以音乐教育是提升其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对其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涵养孩子们想象力、思维能力、观察问题能力的良好方式,是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其优秀品格的有效手段。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摒弃应试教育的余毒,为国家造就更多的优秀人才。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问题,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十分重要,意义重大。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问题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薄观点,希冀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育;审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71
1.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所在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劳动者在生活劳动中发现并创造的声音美,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情感的记忆和喷发。音乐它拨动人们情感的发条,见证民族生活、生存、发展、进步的轨道,音乐它凝聚着岁月的沧桑,是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音乐是民族之魂,家国之宝。音乐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音乐连着你、我、他,音乐系着千万家。因此,在小学对孩子们实施音乐教育就是继承与保护民族的包括人类的精神文化,保护民族的历史记忆,呵护民族的文化生产力。对小学生予以音乐教育目的在于用音乐独有的特质,从小涵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用美感托举孩子们的道德情操的生长,助推其品格的高尚。这是音乐教育的最大收获所在,这也是其他学科教育很难做到到的地方所在。音乐教育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拔高其审美的本领。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更是小学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提升知善恶、辨忠奸、识美丑、断是非的能力。对于他们成长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修养、人格健全的人有着巨大的作用。对小学生予以音乐教育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美化孩子们的心灵,督促他们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音乐教育是美育教学的特别通道,能使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低级庸俗的文化,在音乐的陶冶下提高记忆力、蓬勃想象力,凝聚注意力、放松紧张的心情、从而提高思维力、判断力、听觉能力。督促其现象思维、创新思维乃至智力素质快速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是为培养和造就更多音乐、歌唱、舞蹈、演奏家的前奏和序曲。是培养艺术家的前提和条件,是帮助孩子们增长智慧和挖掘潜能的基础,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意义重大,学校、教师、家长都要予以重视。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措施所在
当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为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锁定了目标。学校教育课程改革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新希望,带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指导,为音乐教育拓展了发展空间,相信在广大音乐教师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协助下,小学音乐教育定会走进教育改革的春天里。
2.1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热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一切的原动力。首先,要用激情的语言、优美的旋律、嘹亮的歌声撼动孩子们的心灵,激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敏感度。其次,对刚开始进行音乐学习的孩子们要做好唱歌、乐器表演等基本的音乐课程的示范,让孩子们聆听到教师歌声的动人,乐器演奏的从容和优雅,从动作到节奏每一个环节都有尽心尽力,让孩子们在你的音乐素养的感染下,爱上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孩子们对音乐的潜能。只有他们喜欢上了音乐,教师才能把他们从容地带进音乐学习的殿堂,在音乐知识的海洋里努力的徜徉。其三,要在孩子们学会基本音乐技能和基本的樂理知识的同时,去鼓励他们运用学到音乐知识和理论,勇敢的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去试着创作自己的小作品。如简单一点的儿歌或者诗词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搞一下小创作,不但可以活跃音乐教学的氛围,还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对创新、创作的兴致,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素质全面提高奠定基础。
2.2创设音乐学习的良好情境
2.2.1辅助教学不能少
在音乐学习中所谓辅助教学可以是指对乐器的演奏、表演、学习和练习,这些是增强乐器演奏技能与能力的途径,亦是通过对器乐的训练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良好方式。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积极主动予以音乐教师更多的物质帮助,加大对音乐教学的财力投入,对小学音乐学习中经常用到乐器要配全、配齐。音乐教师应根据小学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质,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有的放矢为孩子们创造更多的学习乐器的机会。根据学生的自我爱好和选择,在教会他们乐器演奏方法的同时,引导他们多做练习在练习中去发现乐器的特征、优点和最应该注意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对器乐的演奏学习、训练来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与表演技巧。这就为更好地掌握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广泛开展各种音乐活动
如要学好诗,功夫在诗外。小学音乐学习的课程肯定安排的时间不会太多。要想把音乐学习开展的风生水起就要广泛开展各种音乐活动,通过多种音乐实践诸如举办文艺表演与音乐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奥秘与魅力所在。让他们在多姿多彩的各种课外音乐活动中,聆听音乐声音的优美、表演的激昂、演奏乐器的潇洒与奔放,鉴赏到音乐的壮美、与激情。音乐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表演水平、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还能培养其对美的发现和创造的能力,函育其性格坚强、气质优雅、情操高尚、意志坚韧、品质卓越。使其在音乐优美的环境里增长才能、提升本领、加固品质、升华境界。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音乐活动,是对音乐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对对学生课外活动的丰盈,也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好坏的检验、体验。
结语:
音乐是人类回望发展历程,眺望美好未来的精神灯塔。是人类生存、发展历史的鲜活档案,凝聚着国家与民族认同感的情愫,是解读民族发展历史的有效信息。音乐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音乐是一个民族的“音容笑貌”,表达着一个民族对生命、生活的态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特殊的表述。音乐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努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就是在对祖国音乐人才最早的滋润和濡养,是对音乐文化的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邱娟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年09 期
[2] 王斌.湖南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03 期
[3]徐玉斌.略论农村小学艺术课程资源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年07 期
[4]彭荣.湘北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06 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