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锋
〖内容摘要〗一则议论,引发一、二、三点看法:一、作文启蒙最重要;二、作文兴趣最关键;三、真实感人最根本。
〖关键词〗议论 想到 作文 启蒙 兴趣 真实感人
【中图分类号】G633.3
网上曾流传着这么一则议论:
作文内容虚假、空乏,千人一面,看不到真实的生活等。如果在高考作文中大面积出现这种现象,小学语文教师是难辞其咎的。因为这些毛病在小学生的作文中也常会出现,甚至可以说,这些毛病是在小学中形成的。这种毛病如果在小学阶段一开始没有得到很好的启蒙,形成后又未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矫正,就是伴随终生的疾病。就像小孩子牙列不齐,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期矫正,就会影响一辈子容貌。
也许你会说,高考作文假、大、空,关我小学什么事!不要说不但关事,而且关系相当大。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基础,基础不牢万丈高楼能平地起吗?这则议论给我们小学教师敲响了一记警钟,小学教师肩负着艰巨的培基重任。
一、作文启蒙最重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理,好的小学作文启蒙是一个人人生中一大幸事,直接影响着初中、高中、大学语文及写作的学习,甚至于影响着人的一生。
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正式学写作文,尽管他们读过一些书,也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但要想真正把有关素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与组合,进而写出一篇有主题,内容具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有模有样的文章来,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从心理上,要使学生从内心真正认为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趣事,从而爱上写作。从知识上做好三种准备:一是练就一手好字。小学中年级“好”的标准是正确、工整,不潦草;二是好词好句、经典古诗文的背诵。这是必要的知识积累,也许学生们暂时不一定理解,可先让学生囫囵吞枣式地背下来,然后慢慢地去消化、吸收。三是博览群书,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一定量的好书。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量变才能达到质变。什么叫做“好书”?我认为:作文书应少读,或不读。重在读经典,读名著,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二、作文兴趣最关键
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生作文的内驱力和前提。学生只有对作文本身产生了兴趣,才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与探索。这时,作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而不再是一种负担与痛苦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这么说,非智力因素——兴趣的作用大于智力因素——写作技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愿意习作,热爱习作,乐意习作,学生的习作水平才有希望提高,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小学生的作文兴趣的培养要引起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如何培养呢?
1、放胆
提倡学生写放胆文,要敢想、敢说,敢写,打开思路,破除作文的神秘感,敢于奇思妙想。不要怕记流水账,不要怕文不对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愿写、乐写,消除作文的恐惧感。
2、破戒
对于小学生来说,少一些清规戒律是必须的。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少做命题作文不失为一条良策。命题作文把学生框得太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选自己熟悉的、有趣的人和事,自由命题,自由发挥,让学生感到有话说,不至于无病呻吟,从而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难题。
3、激励
人的天性是好表扬的,何况是小学生,小学生也要有成就感的。当一个学生的习作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时,可知学生的心里有多么的高兴啊!因此,在学生习作成功时,应及时评价,多一些表扬与鼓励;当学生习作失败时,也应及时评价,评语委婉一些,少一些责备与讽刺。这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赞许优于责备,而责备又比没有评价好。因为赞许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责备会让学生认为自己太无能,导致一蹶不振,甚至于破缸子破摔。如果不作任何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一无所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从产生。
三、真实感人最根本
有人指出过:“真情实感是作文的价值所在,魅力所在;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是作文的大忌。”
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说过:“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
新课标多处对写作中的“真情实感”提要求,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为什么有些文章读后,使人终身难忘;而有些文章读后,如过眼烟云。前者在于这些文章有真情实感。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再如《最后一头战象》通过记叙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歌頌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如何正确地理解真情实感呢?我认为:
1、文章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并不是简单地原始情感的实录,它和适当的加工并不矛盾。如《少年闰土》。
2、真情实感应该是健康的、积极的、美丽的。
例如有次以“雨”为话题的作文训练,有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我很失落,因为我失恋了;我也很迷茫,她何时能与我重归于好?”可说感情是真实的,但他既没有意识到应从感情的漩涡中抽身而出,更没有认识到学生谈恋爱的错误思想。这样的作文是思想不健康的,“感情真挚”也失去了依托。
3、真情实感应该来自于真诚的内心世界,要有自己的亲身的生活体验,而不是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不少模仿作文选而改写的考场作文,就属于这类文章。正如赵谦翔老师所言,作文被灰色污染:出现“一凑,二抄,三套” 的所谓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套路。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应重视作文的启蒙,激发出学生作文兴趣的火花,点燃“真情实感”的火把,不负众望,从小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从而走出作文高耗低效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朱秀芳等:《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