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摘要】 本文以高中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围绕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首先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其次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几个方面分别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性; 现状; 策略;
【分类号】G633.6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求。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实现预期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及可持续的发展。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目标由“教什么”向“学生获得什么”转变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获得多少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唯一指标。而确定科学、准确且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数学课堂目标的确定,取决于教师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对学习者的了解以及对数学课程的准确理解与把握。
首先必须更新数学教育观念,确立有效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来实现。数学课程目标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应关注过程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体验。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的定理、数学的运算法则仅作为数学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记住这些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然后进行反复操练。那么这样的学习过程将无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甚至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心理。因此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样的“数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它也是通过教师来帮助学生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达到师生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其次要坚持以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力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时产生的情感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学定教”、“以问拓思”、“因问造势”,形成一种多维互动的高效课堂。通过师生的交往活动,既生成问题,又提高智能,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研究知识、智能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
第三要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严重偏差。在确立数学教学内容目标时,必须认真阅读《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使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二、教学设计从立足“教”向立足“学”转变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的意义。因此,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活动,更是知识的再创造、再理解和再加工转换。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将以“教”为主的“教的课堂”转变为以“学”为主的“学的课堂”。为此,教师不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担当课堂的“主角”,还要亲自参与,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问题解决的评价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和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独角戏”,而是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学习共同体”。
三、教学实施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
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重于结论。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科书为中心,不是说不要教科书,不要例题,而是要以教科书为工具,让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结论的获取过程。数学课的例题,可以将它作为一个切入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独立思考,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懂得某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比起简单地灌输给他一个结论更为重要。
教学实施离不开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走入课堂已成为必然。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我们的重点更应放在将其作为数学探究活动的手段、工具和方法上。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數学活动中去,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成为有效教学的“辅助”工具。
四、教学效果从关注“外在变化”向关注“内在发展”转变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如果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认为这样的教学就是有效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在认知方面,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在情感方面,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热爱到热爱。因此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看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成为了唯一的指标。而不能简单地从传统的单元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的变化上来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在课堂教学中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取决于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同时也是教师的立业之基、立身之本。
参考文献:
[1] 孙赋美.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 数理化学习. 2011(02)
[2] 沈花. 凸显主体特性,实现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