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将成为人们健身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求体育和社区管理部门要树立全新体育理念,构筑健身平台,建构公共健身服务体系,以促进社区体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享受幸福健康生活的需求。促进社区文明、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发展、对策
中国分类号:G8
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是指由街道、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牵头,以相邻的单位为核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区域性群众性体育组织,就近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科学、文明、健康、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在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社区体育的发展。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营造全民健身氛围。着力解决“想健身”、“会健身”“哪健身”、“能健身”、的问题。
一、 社区体育人口的不合理结构式限制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更多的人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追求生命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但是目前社区体育的参与人群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合理结构,即参与体育活动的人群以老年人和青少年为主,它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内在因素。老年人生活无忧、闲暇时间较多。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对健康愈发重视,所以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中占很大的比重。青少年精力旺盛,活力四射。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他们体质、增进健康,还可以表现自己,发展个性、扩大社交范围,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关系,还可以缓解紧张学习和工作的压力。而中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之所以少,是因为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效率工作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压力,导致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基于这种情况,社区应积极与辖区内单位联系,充分发挥各自潜能和职责,尽可能多组织他们参加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也充实了社区体育人口,为社区体育注入更多活力,从而解决了人人“想健身”的问题。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水平低、参与指导的数量少,这是限制社区体育发展的外在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健身愈发受到群
众的重视,健身指导作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科学指引,是满足居民科学健身需求的重要途径。但现实中为数不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由于科学健身认识不足,在体育锻炼时不但达不到健身目的,还有可能会出现伤害事故。本研究对滁州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时是否得到健身指导的情况做了调查(见表1)
本次调查总人数为 558人,除去不参加体育活动95人,从表1可以看出仅有33.1%的社区居民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受到过指导。本研究对体育活动时受到指导的调查对象对指导的满意度做了调查(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一方面随着居民对健身知识认识的加深,社区居民对健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以及他们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健身指导要求。调查还发现社区居民还希望在健身技能、保健与养生、健身理论知识、健身设施的使用方法等方面也得到指导和培训。
目前我国专职的体育指导员人才缺乏,据滁州部分社区统计,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兼职(体育积极分子或爱好者),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证书的占38%,其他只是业余水平。社区体育指导者年龄普遍偏大,女性多于男性,学历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不合理(国家级无、一级占3.5%,二级占13.6%,三级占53.7%,无级别占29.2%)。只有部分受过专业培训,大多数都是无证指导,还有的只参加培训,取得了证书,但未曾参与过指导工作。因此群众缺少获得正确的体育健身知识的途径,从而不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在指导锻炼方面,大部分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讲解与示范能力偏低、讲解内容浅显,动作示范不够标准、规范,制约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与居民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科学发展必由之路。所以要在社区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谋思路,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除了要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特别是高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外,更要加强对持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监管与考核,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年要参加一定数量的体育指导,由被指导对象和社区共同证明,对于没能完成社区体育指导任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发证机关给予降级(证书)直至取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评比和表彰,对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社区也要积极与体育指导员联系,经常邀请他们参与社区的联谊并尽可能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奖励;体育主管部门也要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评比与考核,奖优罚劣;同时鼓励社区体育达人积极参与到社区健身队伍中来,带动社区体育迈向科学、健康道路。
同时我们要探索社区与高校之间建立的良好互动,依托高校良好体育资源,更好的为社区体育服务,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滁州学院为例,体育学院2003年被滁州市体育局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为滁州市培养了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多人。2011年9月起正式被确定为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为滁州市培养了共500多名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滁州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起着辅助作用,对提高滁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成效显著,对加速推进整个滁州市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影响深远,对提升滁州市整个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素质和社区体育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于高校建立良好互动要重点关注以下措施,首先按照国家对全民健身工程工作的部署要求,深入研究社区体育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通过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良好互动,更好的为社区体育服务。其次,依托高校人才和专业优势,聘请高校专业教师定期为社区培训体育指导员,对于充实社区体育人才队伍,提高社区体育人才素质,提升社区体育活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三,鼓励高校体育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社区体育服务,对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运行是一个新的尝试。第四,依托高校社會体育指导员培养基地,提升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更广大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根据社区不同类型、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需求,建设多元化的服务体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更好的为全民健身服务,推动解决社区居民“会健身”的问题。endprint
三.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短缺是限制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社区体育有别于社区其他文化活动在于它需要场地及器材。而我国社区体育就场地器材来看,无论是质量数量还是配置方面存在问题。本研究对滁州市琅琊区社区体育设施与人口比例进行研究:(表3)
从调查结果看,社区体育设施依然比较缺乏并且分布不均衡,虽然在数量上较以前有所增加,但只是对居民健身要求有所缓解,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健身方面的需求。场地器材质和量的提高,可以拓展健身空间,自由选择健身项目,提高兴趣增强效果。需要加大场地兴建、器材添置、维护、保养、修缮等经费的投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社区体育场地、器材保养与维修也是一个很重要问题,从我国很多城市的经验来看,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中的场地器材设施的保养与维修应该是无从管理。运动器材缺乏专人管理与维修,运动场地无人看管维护,10%—30%的器材是已经损坏或即将要坏。本研究对滁州部分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和场地有谁来保养和维护进行调查 ,从调查看来49%人认为由社区负责,30%的认为由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只有21%的认为应该共同负责,虽然器材和场地有了,但大家去维护和管理的意识还没有到位。今后人们的体育活动将主要在社区展开,除了政府在经费上的保障外,社区居民和体育主管部门应该携起手共同参与场地器材的维护与管理,共同营造安全、高效体育健身场所。
各级政府应该应提高对公共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凝心聚力致力于公共体育事业的发展。政府要通过调研,按照人口比例,合理规划场地建设和器材添置。民政部门可适当调剂体彩基金或福彩基金,合理布局;规划部门在新建小区和商业用地建设时要求开发单位必须按要求建设公共健身设施,并要严格审批和验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建设,拓展融资渠道,形成社会、企事业单位、社区、个人等多渠道融资方式;积极与所在地高校联系,充分利用他们充足的体育资源(包括本校的场地和器材以及实习就业基地的场地和器材);另外还可以利用公休日、国家法定假日、寒暑假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免费開放时间组织社区居民积极有序地进行锻炼。不断拓展群众体育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追求,不断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让更多的人充分享受体育发展的成果。社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辖区内的体育设施功能和调动体育人才的积极性,建立健身指导站、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加快解决“哪健身”和“能健身”的问题。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更完善的小康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小康社会幸福生活,在这一过程中,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上,还包含精神上的内容,而无论哪种形式的小康,身心健康都是最基本的保障。而身心健康与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人们在社区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加强社区体育建设与管理必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鲁松《关于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 学报》 2006年11期
[2].杨英《构建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 学位论文 2004
[3].张晓林《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D] 35页 2007
[4].《省体育局考察评议滁州学院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C]
[5].孙淑惠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1期
作者简介:马肖义,1972.6 男,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卫校校区,教育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社区体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