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清
摘要:学生绘画作业中的“棒棒糖树”频频现身,说明部分学生绘画概念化。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培养视觉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概念化 视觉思维 课堂教学
· 【中图分类号】G623.75
从教以来,本人执教了一至六年级的美术学科。学生年龄跨度大,也因为如此,让我遇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孩子在画树的时候,都把树的样子描绘成两根直线加一个圆圈。看上去,活像一根棒棒糖。这表明,这部分孩子的绘画表现方式是概念化的。
所谓概念化,百度百科里对其是这样归纳的:概念化是指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的创作倾向。具有这种不良倾向的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从艺术构思、人物形象塑造以及情节安排等方面,不是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出发,并且忽视典型化的创作原则,脱离现实生活,按照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刻画人物形象、组织矛盾冲突、设置事件发展等等,实际是用抽象教条的说教来取代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塑造。①
概念化、公式化的创作,所塑造出的形象苍白无力,不具备普遍性。概念化、公式化的创作倾向是有害的。绘画中的概念化,我认为是指画面构成形式以及形象造型方法、特征,有时是物象色彩等出现雷同或是固定不變的现象。例如,作业中出现的“棒棒糖树”就是学生这么多年一直固定不变的一种对树的外形特征的理解。除了树还有太阳和房子等,很多学生也是以概念化的方式在画。这样的绘画磨掉了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绘画方式是非常有害的。
究其原因,这和老师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己的认知有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不断以概念化的表现方式教导学生绘画,如进行简笔画教学。而学生在接受这样的信息后,把其固化为自己对物象的理解,而忽略了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特征。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学说中指出:“一切知觉都包含着思维,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②而这就基本上反映了视觉思维这一概念的主要思想。艺术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视觉思维在人类认识活动中是最有效的,其同样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跟一切思维活动有更紧密的联系,视觉思维是一种与言语思维或逻辑思维不同而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它以视觉意象为中介,从而它能突破知觉与思维的分界,摆脱已有规范,由认识主体去直接感受思维活动中那鲜活的视觉意象,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⑵根据这一理论,可以得出:学生绘画建立在视觉和知觉的基础上,要想摆脱已有的绘画认知,必须充分发挥视觉思维,由学生主体去直接感受所要描绘的事物,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课堂作业更深入,减少概念化的表现方式呢?根据这一理论,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视觉思维,打破概念化的绘画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⑶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观察到物象,最好是实物展示,也可图片展示。请学生对物象进行仔细深入地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象的结构外形特征。比如五年级的《用线画人物》一课,可以请一、二名学生作为现场模特,坐在讲台前,或者把某几位学生的样子拍成照片,展示在投影仪上。请同学们分别对这几位同学的脸型、五官的大小、高矮胖瘦、所穿衣服的质地、衣服上的花纹、身体的动态结构等特征进行深入观察。作业方面,力求表现出所描绘的同学的特征。
教师要常帮助学生养成观察习惯,形成观察的灵敏性。
二、比较法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结合运用比较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⑷绘画而言,所观察的物象的大小、长短、高矮、胖瘦等形态特征都是在与其他同类事物的比较下得出的。因此,在观察时,结合与同类事物的比较,能更快地把握住所描绘事物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倾向。比如:我在授教浙美版二年级上册的《做一棵树》这节课时,采用两两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分别设置了柳树和松树之间的观察比较环节以及椰子树和榕树之间的观察比较环节。
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四种树分别有着各自的形态特征,柳树树枝飘逸柔美,松树树枝向一侧平伸,显得挺拔有力;椰子树枝干挺直,单项树冠,榕树布满气根,显得霸气。之后,再对四种树的树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树叶的不同形态特征。作业表现方式上,由于条件限制,改为用绘画形式进行表现。在比较之下,学生很快观察到了不同树的不同特征,作业也避免了千篇一律。
三、局部示范法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常常需要用示范来进行技能传授。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绘画技法。但是,我通过平时教学发现,教师原是本着帮助学生的宗旨进行示范,但部分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会“依葫芦画瓢”,只单纯模仿。这好心却办了坏事,反而限制住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示范,让学生自己去试着画,则有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根据我以往授课的经验,我认为这时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我在六年级《悠悠老街》一课示范时,把老街的房屋街道分别进行示范,作业则需学生自己组合。逼着一部分喜欢依赖老师示范的学生自主观察。
再者,可多欣赏优秀画家和学生作品,开拓眼界,潜移默化中提高技能表现力。
概念化的绘画方式就好像是学生闭上了眼睛在画画。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纠正这一不良绘画方式,老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用视觉和知觉去观察体验,摒弃不良的示范方式。学生要学会主动地用眼睛去看,用脑去想,用心去感受。
注释:
⑴参见 widly,概念化,百度百科,更新日期:20141125,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fs5TZK2NPCYgoUY0z36nWMzeI745bCkZilsvIGWmZzT7jQwTbm6oiZ6kgDQ1bLdI8tK58WwKOz1bb2EoluhOK
⑵参见(美)阿恩海姆《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0901 ;第56页。
⑶参见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观察法,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un-LWbGGviqzY3kxAYe-2NrGunQlRZXswUfhKNQReXBkf_4Um85GHQSnv7zf4zdwpBZB3a2v_1YlLJfglusRK
⑷参见shitulaoma,比较法,沈宗灵《比较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