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7-09-27 00:31程鹏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程地质教学资源案例

程鹏环

摘要: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从知识灌输变为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为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2;TV221.2-4

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对土木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为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需求,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对工程地质教学进行改革,将以工程地质学科体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实际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 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以二十一世纪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所应具备的地质素养为依据,变革课程内容结构。将原来的单线知识结构转变为知识与能力综合训练体系。

其次,摒弃空洞的理论阐述和概念堆积,重工程应用。工程地质学概念浩如烟海,学生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单纯记忆那些抽象的名词解释,但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读懂并应用工程文件及规范,因此在学校教学中需从生产实践和前沿发展出发,突出基础理论对工程实践和应用指导性较强的内容,将工程基础学科领域内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与工程中实际案例相结合。

第三,减少教条化的书面作业,设计综合性的、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或有一定前瞻性的习题,强化信息搜索及处理能力训练。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完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资源开发与更新。继续加强天空教室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已有教学资源,健全师生互动网络平台。吸收部分学生参与网站管理,建立学生资源信息库,收藏学生在本课程研讨中的发现、观点及成果。从而以学生的视角丰富教学资源。

2 教学手段改革

工程地质学起源于工程实践,服务于工程实践。因而仅仅在课堂上放幻灯片或在网站中上传一些工程案例视频并不足以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要通过与生产单位的合作,组织学生到工程现场进行情景教学。

3 教学方法改革

课程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上,应当是一个全方位的引导过程,重在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引学习方向,传授学习与工作方法。

进行课前预习评价。教师利用课程网站,向学生布置预习问题,列出必读资料和选读资料,学生阅读后做出解答或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在网上进行评价,记入学生平时成绩。这样既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其拓宽视野。

半数学时的课堂教学以项目法、案例法为主,采用教师设问——学生分组讨论——上台交流——教师总结的流程。通过教师引入工程案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综合性课题,由学生分组完成,并提交调查研究报告。摒弃千人一面的书面作业,教学团队将每班分成5-6个课题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指导教师,布置不同的实際课题,由学生协作完成,指导教师评价每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对成果的贡献。

4 课程教学组织

通过反复研讨论证,为实现工程地质课程改革目标,课堂教学组织需要彻底调整,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①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删除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对两个大型工程案例层次递进分析,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领悟各个知识点在未来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通过具体工程实践将孤立的概念连结成体系。

②对学生学习进行前期引导和评价。学生在课前两天需完成指定题目的预习,阅读指定的必读资料和参考资料,其预习表现会以平时分数的形式记入平时成绩。

③打破一言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导入-设问-讨论-总结的教学组织方式,让有备而来的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具、板书相结合的手段,引入情景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吸收率。

参考文献

[1]吴振祥,樊秀峰.多种教学方法在工程地质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7(4)

[2]刘勇健.工程地质学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OO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程地质教学资源案例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探讨新时期如何做好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