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2017-09-27 09:12翟文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0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运用

翟文娜

摘 要:本文分析目前高职学生管理面临的困境,对赏识教育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对赏识教育的运用进行阐释。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赏识教育 高职学生管理 运用

· 【中图分类号】G717

引 言: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拥有某种职业能力的人才,教育的有效性指标是学生的就业率提升以及学生在工作能够获得较高的职业满意度。教学活动专注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而与学生个人素质发展、就业软实力以及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主要通过学生管理活动展示出来。因此,探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1. 高职学生管理的困境

1.1 学生个人素质偏低导致管理困难

高职学生在高考中的分数较低,并且生源地也多是中小城市。他们通常在高中时期就存在一些学习困难,更有不受校规约束的,而城市环境又影响了学生公民素养的发展。从总体来看,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偏低,对学校管理规定和辅导员管理方法的配合能力差,这给学生管理造成困难。

1.2 管理集体化与学生发展个性化存在冲突

尽管学校采取了分专业、分年级、分班、分寝室的各种管理模式,以便从学生发展的各个角度提供帮助,但是,学生管理工作始终是集体化的,这与目前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状态产生冲突。高职学生希望按照自己所想的方向去努力学习、进行自我发展,而学校的集体化管理有可能成为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阻力。

1.3 高职学生管理效力受到质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公民的学习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职毕业在同龄人的学历水平里并不算高的,加之就业和考公务员、考研等都对学历有较高的要求,这导致一些高职学生对自己个人发展缺乏自信,甚至有些学生将个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归咎于学校管理。另外,社会公众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也明显低于本科学生,虽然高职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更胜一筹,但公众普遍以学校的层次作为标准划分学生素质水平,个别素质不良的高职学生導致的社会影响,也被认为是“高职学生管理差”的原因。

要应对高职学生管理的困境,就应该从学生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将学生管理的立足点定位在“管学生”而并非“促进学生发展”,这无疑是对学生的素质和个人成长动力进行消极的设定,由此产生的管理行为效果必然不佳,因此,我们要重视到学生的优点,平衡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展赏识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2. 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源自于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归纳与总结。赏识教育来源于教育者对学生的无条件尊重和爱,这与人本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二者不同的是,人本教育追求教育者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信任,而赏识教育则重视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承认和期待来使学生产生主动发展的意识,进而在发展中表现出更优秀的一面。

3. 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应用赏识教育

3.1 辅导员和班主任对学生一视同仁

赏识教育不会责怪学生的失败,根本上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表示认同。赏识教育着重的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优势与长处,并且不间断的给学生正面的能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点,使其优点在自身的挖掘下不断的增强,激发了学生对于自身极大的自信心,使其在自身的不断认识下发掘自己的潜在能量。因此,面对个别学生“难管理”的情况,辅导员或班主任应该摒弃“学生为管理造成了麻烦,不是好学生”的概念,而是从学生自身的优点出发,对他们一视同仁。例如,A学生常常不服从集体约束,却在学习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辅导员可以表示对A生在学习方面的认可,并鼓励他挑头组建某一学习兴趣小组,一旦学生能够承担起与集体行为有关的责任,就能意识到集体规则的重要性,也会更主动地配合学下的集体行为。这就是教师认识到学生的长处,赏识学生的优点,利用学生发展的优势进行管理的结果。

3.2 赋予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空间

高职学生有非常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并寻求在自我发展中展现个性。因此,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有必要在进行集体管理的同时,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避免辅导员和学校的“独断专行”,在承认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性、承认学生的个人能力基础上,对学生发展方向进行适当引导,形成集体管理与自我管理协同促进学生发展的局面。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可以进行以下管理活动:第一,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不用早自习、晚自习等限制学生的时间利用安排,而是细致地要求学生在学业上应达到怎样的水平,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又尊重了学生学习规律的特殊性;第二,将大型的校园活动完全交给学生承办,教师和校方只负责提供必要的资源。甚至可以放开手脚,不规定校园活动的类型和主题,让学生主动“创造”校园文化。这样能够显示出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而由学生们自发创造的校园文化和学校行为规范,则更容易被执行并且坚持下来。

3.3 开展社会实践型的管理教育活动

对学生的赏识只存在于学校内部,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还是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仍旧无法被认可和理解。因此,要使学生真正被赏识和接纳,学校应注意开展社会实践型的管理教育活动,使赏识教育从校内扩展到校外,通过社会公众的评价,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效力。学校应定时开展能够展示本校学生素质的社会性活动,如参与公益植树、美化城市、进行环保宣传等活动,使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有深刻的了解,使公众对高职学生的素质评价更积极,并且,通过这些积极的社会舆论去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4. 结语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应对高职学生管理的困境,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 燕.浅谈赏识教育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4(01):120-121.

[2]赵晓兰.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路径探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06):115-117.

[3]胡梦君.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探讨[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3(03):124-125.

[4]杜艳枝.在高职学生管理中有效运用赏识教育措施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08):128-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运用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