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繁春
【摘要】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建筑的生态性体现在设计和使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对设计师生态观的培养非常重要。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生态观的培养,使之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生态建筑的发展状况,分析高校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生态观,并从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了解和运用生态设计策略。
【关键词】生态观;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TU201.5-4;G642
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生态环境的研究已经延伸到与人们相关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开放式的人工生态系统,是在改变原有生态系统之后建立的新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人口规模的增加、建筑的大量修建,能源的消耗,同时也产生大量无法自行消化的垃圾,势必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了生态保护的重要主题。
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基于最大限度维持原有生态法则的建筑系统,能够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最大程度减轻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生态建筑则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建筑设计,使建筑在建造、使用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无论是能耗还是对环境的影响都降到最低,但同时又能很好地满足功能的使用和美学要求。
上世纪80年代起,部分西方高校就已创办了以生态思想作为教学基础的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上世纪90年代,生态建筑的概念已逐渐走入了各大专院校的培养教育体系中。到2006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80多所建筑院校设立了生态建筑方向的学位,生态建筑教育开始受到建筑业内的全面关注。
但在我国的工程实践中,生态建筑实践的发展进程却十分缓慢,少有优秀的工程实例出现。特别是在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建设项目中,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这与设计师在设计时为了经济利益一味的迎合甲方口味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并未真正融入到设计者的潜意识当中。“生态”二字更像是一句“口号”或者仅仅是一个“噱头”,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
一、我国建筑设计教育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本科教育体系中,生态建筑教育缺乏系统性,相关理论涉及较少。很多院校在安排建筑设计课程的时候,并没有设置相关的生态建筑课程,或者仅将其纳入到选修课的状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只能通过简单的资料收集来获得相关的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往往是片面的,缺乏实用性。学生在设计中对于生态思想的运用也只是对现有的生态建筑工程进行简单模仿,没有与本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教学模式是经过组织化和结构化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许多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将教学重心放在设计课程上,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重视程度不够。在相关专业课程安排上如建筑材料、建筑构造、设计原理等课程,往往很难保证与设计课程的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在做设计时设计方法技巧与理论知识相互分离,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过度追求方案造型,忽略功能性,更别说考虑生态因素。这样的设计成果可行性低,实用性较差。所以,我们需要将生态思想融入建筑设计教学模式中。
二、建立与生态设计思想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1、树立开放式的建筑教育观
吴良镛先生曾提出,要建立包括社会学、环境学、美学、工程技术等诸多要素的,将城市、建筑和景观综合与一体的“广义建筑学”。旨在倡導建筑学发展的多元性,交叉性及开放性。就建筑教育而言,开放式的教育观也有助于训练学生全方位把握建筑设计的各个要素,去解决建筑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专业教师需具有整体观和开放式的教育思想,积极组织和协调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师介入到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课程。这样有利于及时解答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疑问,正确指导学生设计方案的形成与成果的表达。
教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教学时,加入一定的生态建筑教学课时,以强化学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意识,巩固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地主动探索。
2、建立以生态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建筑设计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并提出设计方案的能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态建筑教育的同时也应坚持以建筑设计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原来的教学体系上,融入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我们需要更关注设计的过程,一种基于生态思想的理性推导过程。学生在设计方案的创作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从生态视角综合分析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多方案的对比,最终推导出最佳方案。
至于教学目标的考核,除了对设计方案进行传统的建筑功能、造型等方面的评价之外,还需参考相应的生态建筑评价体系,如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
在设计题目的设置上,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建筑生态观的体现,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年级阶段设置不同难度的设计课题。如:农村生态自住房、都市立体公园设计等。
小结
正如当年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界兴起关于功能的革命一样,今天我们对建筑设计中生态要素的思考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时,应在学生建筑观形成之处,就帮助其树立建筑设计的生态意识。就像我们当初对待功能和美学一样,使其成为每个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贯穿始终考虑的要素。
参考文献
1、曾鑫,熊惠华.建筑设计综合实践式教学环境改革[J].安徽建筑,2014年第4期.
2、周坚.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年18卷第4期.
3、王春梅.建筑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9年第35卷第2期.
4、陈喆,刘刚,张建.生态思想与建筑设计教学模式变革[J].建筑学报,2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