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

2017-09-27 08:48赵修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素养情境信息

赵修蓉

【中图分类号】G633.67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情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此,笔者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作了一定探讨。

一、践行新课标理念,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转变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程序和操作程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1)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公民。(2)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点发展。(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實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及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二、营造信息技术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在学生智力开发过程中,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如果学生兴趣盎然,就会主动地学习、探索、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点在体验性教学,情境体验和成功体验是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比如讲解flash,必须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元件”的概念,因为在flash中这个概念的作用非常重要。如何讲解“元件”这一概念就成了核心问题,教师如果对学生单纯地说教,那么他们就会兴趣全无,乏味枯燥。对此,在教学前我精心设计并制作了一系列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亲眼观赏了这些运动渐变动画,学生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认为操作比较简单,学习兴趣因此而大增。于是我要求学生制作运动渐变动画,完成实践任务。在分组合作制作实践中,学生兴趣浓厚,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探索实践。然而尽管学生尽了很大的努力,但制作成功的却一个也没有,很多学生失望而不解地问:“我们为何制作不成?”我因势利导地提出“元件”这个概念,并把重点“将运动的对象转化为元件才能制作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向学生突出说明,并重点对元件在flash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讲解。这时学生茅塞顿开,通过合作实践,成功制作出了运动渐变动画。

三、把握课程目标,理清教学思路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上述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活动分别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些教师的设计只讲而不练,或者只是机械训练,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及迁移、应用知识。要改变这一点,上课前就必须细读、研究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目标,要特别注意平时上课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并从本课教与学时间分配、教学模式、教学三维目标角度加以思考,做到让学生了解本课知识,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最终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四、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因为,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中相关问题的能力。所以信息技术课的讲解也要从实际出发,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紧密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实际学习情况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学习情境和教学中的问题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二者具有相互协调、相互发展的密切联系。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科的讲解时,要以问题为载体,依据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讲解要注重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统一,这与传统教学观念有很大不同,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取问题情境创设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的理念。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发散力、创造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情绪。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养情境信息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