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香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现在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自主探索知识呢?下面具体谈谈我是如何构建的。
一、教学设计策略
我们听课时,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上课时,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主动,有的老师上课时,学生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很多种,但是没有写好教学设计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怎样设计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呢?
1、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当学习充满乐趣时,学生就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我们在设计学习内容是要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例如,我教学“有趣的图形”时,我首先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图形,就藏在我们的生活物品中,如果认真观察,就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发现者。在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某些物体的面的形状后,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些面的形状留下来呢?”学生一听,还能把这些面留下来,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学生有的说可把物体平放在纸上,沿边描一描,就能画出平面图形;有的想沿物体边缘剪下;有的想用桌上的印泥印下某个面的形状;有的想把物体放在玻璃上,用刻刀刻下来……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自己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去操作,去思考,在实践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制作出自己需要的平面图形,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
2、生活味与数学味相统一。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教授不应是试图将抽象的教学概念、方法与一开始的意义相分离,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的背景中更有意义。本来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在学生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可看得到,摸得着,使数学知识不再枯燥、抽象,让人感到鲜活,从而激发学生愉快地探索知识。例如:在教学“余数”时,我要求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余數”。有的学生提出了“月历上的余数”,有的学生提出了“家中水果的分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如果上电脑课,要给全班同学重新安排座位,按照学号排队,然后每5人一组按照顺序围坐在电脑的周围,请你们自己判断一下,自己在哪一组,哪一个位置上?”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余数知识,运用除法比较简便、快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以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新知。
二、数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和缺乏力量的只能凸显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学生当作学习知识的主人,自己只是一个服务者,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材料,引导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主动建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凸显以下四个特征:
1、凸显自主性。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对教师讲解的那些现成的结论,但他们对自己发现知识却有强烈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些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先让学生自由走篮球场一周,弄清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并计算出篮球场的周长,然后回到教室汇报测算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讨论,总结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促使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构建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2、凸显活动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双手实践的东西。学生动手操作中,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以“动”促“思”,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更牢固,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学习“年、月、日”,后,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首先介绍游戏规则,然后进行猜测:一年的最后一天是( )月( )日,1月的倒数第三天是( )月( )日……人人参与,小组合作,成为活动的主人,即长了见识,丰富了对年、月、日的理解,拓宽了使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3、凸显体验性
小学生对教师系统的讲解新知不很感兴趣,但若教师吧所学知识设计成儿童活动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去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学生就会积极自主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如硬币等画一个圆,自主探究圆的不同画法;其次,想办法找出所画的圆心,合作发现折叠法;最后,观察圆形纸片,联系刚才的操作,问学生有什么发现,交流发现半径、直径及其关系。这样教学,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独立画圆到交流找圆心的方法,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因为操作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脱离了枯燥乏味的静态口述,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结语
总之,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充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操作实验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多一些难以忘怀的探索,多一些令人激动的发现,多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交流,多一些心情愉快的合作,学生在学习中才会“不用扬鞭自奋蹄”,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