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色彩鲜明、生动逼真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的是展现文本描绘的自然风光,有的是再现紧张激动的场景,有的是展现人物真实的生活情趣等。面对如此宝贵的语文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利用与开发得好,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插图可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儿童的这种认知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直观、生动、有趣的文本插图,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兴奋点,想方设法促使他们在新颖、好奇和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上课伊始,笔者就把课文中的插图用投影展示出来:图中一个个小动物憨实可爱,一棵棵海底植物婀娜多姿,一簇簇珊瑚光彩诱人,一片片海水湛蓝碧绿……看到了这些美丽多彩的画面,学生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举手,急于表达自己内心此刻的想法。于是,有的学生描述了海底优美的画面;有的赞美了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还有的介绍了生活中自己参观“海底世界”的经历和体验等。接着,笔者让学生们到课文中去了解海底世界更多的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兴致盎然,不仅学得欢快和轻松,还有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插图可提高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程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字,文本插图、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虽然文本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固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定格情景;但是,要让这些插图能够丰富多彩起来,展现出立体的画面,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他们对画面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完善画面上的具体场景和情节,提高想象能力。
如在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大尖哥和水社姐以及两条恶龙的表情、动作,进而揣摩他们的心理,补充他们的语言,并能让学生围绕着“冒着、纵身、激战”这三个词语想象当时激烈的战斗场面。结果,学生们把这个民间故事叙述得栩栩如生,把场面想象得有血有肉,顿时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这样,不仅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让他们深入地学习和理解了文本的内涵。
插图可拓展文本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练习设计,还是单元内容的编排,相关编者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部署,尤其在插图的选编上下了很大功夫。那些被编者选编的插图,也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插图更是对文本主旨内容的凝缩和深化。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插图,就能够加强对文本内容进一步补充和延伸,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化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意图,从而有效地丰富和拓宽文本内容。
如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中选编的两幅插图非常有教育意义。第一幅图是刘翔在训练时奋力超越跨栏的情景。在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去观察刘翔的动作、表情,然后引导学生去想象平时训练的艰苦情景,让他们来尽情诉说刘翔一次次失败的内心感受,体会他每一次的心理变化和始终不离不弃的自信心。第二幅图是刘翔比赛获胜后披着国旗飞奔的情景。在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关注刘翔的面部表情,体会他的心理想法;然后把两幅照片放在一次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成功的来之不易;最后让学生把心中最想说的话告诉刘翔。有的说:“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来自于矢志不渝的坚持!”有的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的说:“有志者事竟成。”这样的画面,让语文教材真正地变成了立体的文本,多角度豐富和延伸了课文内容。
插图可提升审美素养
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又要充分发挥和体现人文性的作用,尤其要重视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素养的提升。而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夯实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安排的大量插图,有的是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如《庐山的云雾》《美丽的南沙群岛》等课文,欣赏这些仙境一般的美景,可以让学生如痴如醉地享受大自然的神奇;有的是展现伟大的自然和人工建筑,如《长城和运河》《秦始皇陵兵马俑》等课文,观赏这些人类的奇迹工程,可以让学生领略和感叹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有的描绘了恬静幽雅的乡村生活,如《槐乡五月》以及古诗《所见》等课文,感受和体验着甜美的童真童趣,可以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等等。这些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素材,如果运用得好,就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引领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夯实学生的审美素养。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大一线教师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合理利用语文课文中的插图资源,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插图的作用和价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