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妮+叶雨婷
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厨房、共享宿舍……最近,一股“共享”的旋风迅速席卷全国。各种五花八门的“共享××”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衣食住行娱各个方面无孔不入。
当社会的“共享风”蔓延到大学校园时,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意见。对此,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总支部书记杜式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资源的充分利用,生活成本的节约和环保理念的传播是“共享”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学生可以在这种模式下,得到更多的好处,比如共享厨房、共享宿舍,既让学校的资源得到了利用,也节省了学生的费用支出,还培养了环保意识。但是,杜式敏认为,“共享”理念在校园推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教育和管理准备。
当“共享××”频繁登上网络热搜榜,学校也慢慢接受“共享潮”的进入后,什么样的共享模式才是適合大学校园的,这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生表示:符合共享、便捷、优惠、环保理念的“共享”模式才是我们需要的,一些实用性并不强,并且没有安全保障的,我们是不会尝试的。也有学生认为,只有一些平常使用成本比较高,又具有实用性的资源才是真正需要共享的。
当“共享”接踵而来,学校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其中的矛盾,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杜式敏认为:高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要紧随共享思潮的发展。其实,这个概念在学校早就有过萌芽,只是没有发展到今天这么广泛。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许多由“共享”带来的问题,学校也应对此有所准备。杜式敏表示:对于学校来说,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做好管理工作,发展真正适合学生的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让共享经济在校园乃至社会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摘自2017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