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时“阶下囚”:戴笠为何被扣香港

2017-09-27 07:26王娅楠
同舟共进 2017年9期
关键词:被扣英方戴笠

王娅楠

戴笠可谓中国近现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特工了,尽管从来没有担任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局长的职务,但“军统”中的大小人等无不把他看作“掌门人”。可就是这位“赫赫有名”的“特工王”,1941年时居然曾在香港被港英当局扣留,并关入牢中长达12小时,这段“阶下囚”的经历实在让他颜面尽失,终生难忘。

【何时、何因被扣】

事情原委到底是怎样的?“军统”“三巨头”之一的唐纵于1927年至1946年间,在日记中广泛而详细地记述了自己在侍从室作为蒋介石高级幕僚,长期为蒋擘画、总揽情报特务工作的情况。1949年唐纵赴台时,该日记遗留在大陆。1991年,日记被正式出版为《在蒋介石身边八年——侍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关于戴笠被扣事件,日记里有这样两段记载:

6月10日

毛人凤来,谓戴先生在香港为港警所扣留,现请求委座电英大使交涉。英人诚可恶,此可表示英人对我无友好诚意。不久,人凤电话,谓已释放,但仍不许离港,必须提出保证。此事经委座指示,可向港方声明其身份地位,并质问何以如此无理。但如英方询问有无报告委座时,可答未有。

6月20日

……昨晚访雨农(戴笠字),慰问其在香港之冤枉。雨称,此事港政府为有计划之行动,欲以打击戴以为其在内部人事上之斗争手段。港督罗国富谓雨云,因为他得罪了日本人,所以逮捕他。英大使卡尔,听此话甚气,当即对雨说,罗国富有病,快要死了,请不必介意。

这两段记述提供了相当多的信息供后人解读。首先,它给出了戴笠被扣的准确时间。由于这一事件历来不太为人所熟知,加上一些误植,坊间流传的说法以讹传讹,甚至连台湾“国防部情报局”编撰的《戴雨农先生年谱》也不甚准确。

有人认为事情发生在1935年11月前后,起因是王亚樵刺杀汪精卫后,戴笠衔命去香港追杀王亚樵,结果被港英方面以“非法携带武器入境”为借口扣留。有的文章写道:“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赫然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了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还有研究者认为“戴笠前往香港的时间应该是在1940年”。查对《唐纵日记》,6月10日的这篇写在1941年,由此可推断戴笠被扣时间为1941年6月9日。

那么,戴笠究竟是为了何事前往香港呢?据王维钧回忆,国民党特工温毓庆因人事倾轧于1940年离开重庆前往香港,当年夏天王受命去香港劝说温返回重庆,温拒绝。“据毛庆祥透露,在我去香港之后,戴笠亲自去香港面邀温毓庆回渝,遭到了拒绝。”“不久,温就去了美国……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特使居里来华到重庆。据说居里和蒋介石在谈话中曾提到温毓庆。居里说,像中国温毓庆这样的人才留居国外,颇为可惜。蒋介石于是又下令撤销了这个秘密通缉令。但温毓庆以后始终未见返国。”可见,戴笠之所以去香港很可能与温毓庆有关。

唐纵还提到戴笠被扣的原因:“此事港政府为有计划之行动,欲以打击戴以为其在内部人事上之斗争手段。”换句话说,他认为这是英政府内部“绥靖派”与“亲华派”之间产生了矛盾,用扣押戴笠作为斗争手段。随后又写到“港督罗国富谓雨云,因为他得罪了日本人,所以逮捕他。英大使卡尔,听此话甚气,当即对雨说,罗国富有病,快要死了,请不必介意”。恰好可以作为这种说法的注脚。

“军统”“三剑客”之一的沈醉同年6月17日的日记也与这个说法遥相呼应:

有三件事,是中国少有的。一、英大使飞港道歉;二、港督签发保障之证明书并允不检查登记,随时乘坐交通工具;三、派殖民地的警察负责长官三人来渝见老板(指戴笠)请教(仰光、香港、星洲)。

表面看来,戴笠被扣完全是港英方面擅自行动,并未隐含太多目的,但背后真是如此吗?

【远东慕尼黑的体现】

面对日本侵华,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在华利益,对日采取绥靖政策。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前,英国一直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对中国的抗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同情和声援,并没有多少实质支持,这引起国民党内部对英国的不满。

1940年7月,在日本的压力下,英国甚至不顾中方抗议,关闭了滇缅公路,使中英关系进一步恶化。因此,仅仅一年后发生的戴笠被扣事件,可以说并非出于英方内部单纯的人事斗争,而是港英方面与英国政府达成了默契,试图在远东逼迫中国向日本妥协而采取的一种敲山震虎的政治手段。

关于被扣事件,戴笠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说道:

生……佳晚(9日晚)由韶飞港(携有戴逸民护照),拟即转机来渝,不料抵港时即被港警察司扣留……昨托军令部驻港代表余兆麟向港警司要求保释,未获许可……因港政府查悉上海租界之除奸案件均系生所指挥,故须生暂驻旅馆,待日内英大使自渝来港,由生面晤英大使,并须保证今后香港不发生上海同样事件,再行离港回渝,等情。查港警司昨夜扣留生时,情势严重,完全以罪犯对待,但生随身毫无可疑证据,港府此意,意存威胁与钳制,生决不肯承认也。伏乞钧座派员向英大使交涉,稗生得即行回渝为祷。

按照戴笠自己的解释,被扣的原因是“军统”在上海租界处理汉奸,引发日本对英国的抗议。1941年初,对于“军统”特工处死汪伪中央储备银行职员一事,日方强烈反弹。由于此时欧洲大陆几乎已全部落入纳粹德国的掌控之中,尽管不列颠空战取得胜利,但英国已无暇顾及远东,加上英、日之间有传统同盟关系,因此英方试图借此事对日示好。在绥靖政策下可以看出,英国宁愿讨好日本也不想支持中国成为远东大国,其采取的非常手段耐人寻味。

如果仔细对比《唐纵日记》和戴笠本人的电报,会发现对扣留原因的描述存在一些差异。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事发突然,重庆方面没有得到一手信息,只能依靠传出的只言片语进行猜测。

二是此事对戴笠而言无异于奇耻大辱,故而无论与朋友还是部下论及时,不免有夸大其词之嫌,以免丢面子。但他对蒋介石则无此等心态,故而电报所言应为真实状况。

三是顾及中英关系的发展——尽管此事是英政府与港英当局唱双簧所致,但当时中国急需外援,尤其是滇缅公路被封对中国影响甚大。在这关键时刻,中方对英虽恨之入骨,也不能为逞一时之快而破坏抗战大局。因此,只能无奈将英国政府与港英当局人为地分割开来,选择性地只对后者动怒。

正如唐纵所写“此事经委座指示,可向港方声明其身份地位,并质问何以如此无理。但如英方询问有无报告委座时,可答未有”。这句看上去颇为矛盾的話,恰恰透露出国民政府当时的窘境:从心理上说,不抗议、不指责英方,自己的怨气无法消解;从理性上说,蒋介石对中英关系的重要性心知肚明,宁愿用假装不知情的方式置身事外,以便事件陷入僵局时还能出来转圜。正如蒋在日记中所写:“香港扣留我特务副局长,英人之狡狯毒辣不亚于苏俄,惟其假面具常戴着,不易见其真耳。”弱国无外交的悲情跃然纸上。

(作者系文史学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被扣英方戴笠
戴笠 ,黑暗时代里最黑的人
戴笠:我的母亲了不起
这一天,我真紧张
过戴笠故居
被扣军机昨日飞离印度 中国军方批驳恶意揣测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