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青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古代优秀诗文,感受诗情,诗意,诗境,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好情感,民族文化的熏陶与感染。那么,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诗、悟诗、赏诗?
一、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教学时,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题目、了解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并指导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琅琅出声地读;也可低唱慢吟,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还可变换多种形式读,如个别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全体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的遍数虽多,学生却不累,在熟读中自然成诵。
古代学者朱熹说过: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去体味、揣摩其内在的意蕴,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诗歌的“读”要讲究节奏,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要做到清晰流利,把握好诗句的情感节奏,情感表达才能恰如其分,自然流露。诗歌的四言为“二二”节奏,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一二”节奏,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诗歌的“读”要注意押韵,要让学生在整体读诗的基础上理解不同韵脚对内容的影响,体会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飞雪迎春到的“到”,犹有花枝俏的“俏”,只把春来报的“报”,她在丛中笑的“笑”都押了“ao”韻,让学生找出来,感觉押韵的美,读起来音节顺畅,自然上口,显得豪放,爽朗,表达了毛泽东同志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和开阔的胸襟。
诗歌的“读”要注意掌握情感基调,要融入情境,要让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获得审美的愉悦,真切地体味到包含于节奏和旋律中的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感受到诗歌独特的韵致。如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时,紧紧扣住一个“喜”字来展开吟诵,语调高昂兴奋,语速轻快。在高声诵读中体味诗人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情文交融,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意境,升华了情感,滋养了心田。
二、熟读生巧,拓展延伸
1. 梳理归纳
六年级上册一个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结合本组学习要求,我就把学生收集到的古诗,按写景,抒情,叙事分类;也可按“意志”、“送别”、“劝勉”等分类;还可以按朝代,诗人等分类;借用“制作小卡片”、走进古诗大观园等形式,三五成群,竞相传阅,竞相比赛。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达到对古诗的温故而知新。又如:诗擂台。在班内举行多样的背诵活动,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等;也可采取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又增加古诗的积累量。还可以进行“诗问候”,互赠交流。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中开展“见面送首诗”活动。每天早起晚睡送父母一首诗,上学放学送老师一首诗,课间活动送同学一首诗。这种日日送诗活动,不仅密切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伙伴关系,而且对所学古诗起到了复习理解,记忆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感受到了诗的魅力。
2. 拓展延伸
除了让学生从古诗里领悟到诗意美、诗情浓,还要从领悟中提升为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教学中,把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引入课堂,引入校园,如:诗画展。让学生通过想象,为古诗绘出生动活泼的图画。分小组创办诗画报,优秀诗画报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和学校宣传栏,以供人人观赏,时时品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向我的机会,从而加深对诵读古诗的兴趣,培养了创造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又如:诗扩写,诗创作。每周选一首诗词,描绘情境,补充感受,续编情节等,将浓浓的诗情变为生动可感的想象文。仿作创新,在诵读古诗文达到一定的积累之后,学生便会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时可趁热打铁,给予引导。或借用典故,或仿写,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并把好的作品在班上诵读,或推荐到校刊校报上。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又如:诗表演。古诗本身具有节奏美,韵律美。可以学生配以舞蹈,编上曲谱,美美演一演歌伴舞,全班同学还代表全校参加了镇举办的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表演比赛。优美的诗篇为学生托起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绚丽舞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