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词成为了文人学士最喜爱的一种文体,被称为“一代之文学”,闺怨离愁之词非常流行,一些女性为主角的作品闪烁着分外耀眼的光芒。柳永与李清照同属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是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与当时的众多词人不同,柳永和李清照二人开辟了词的新路径,开始从另一角度对女性进行展示,更注重女性本身的情感,倾听她们内心的声音。随着社会发展,文学上对柳永和李清照的研究也是不断深入和延伸,其中主要集中在对二人词作中女性形象单方面的分析以及二人词作内容之比较。柳永与李清照二人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有不同之处。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感情经历有很大关系。以下主要比较二人词作中女性形象的不同之处,并对不同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柳永与李清照词作中女性形象的相异之处
(一)空有倾国倾城貌与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在词中描写青楼女子形象在宋朝不足为奇,但对其毫不避讳的进行赞美,在柳永之前的男性作品中是十分少见的。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教育和女性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封建社会,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更不用说赞美了,何况是青楼女子。男性只是把女性当做一件物品在欣赏。但柳永打破世俗,开了先河,同为男性,他却与其它创作闺怨词的文人截然不同,他不站在男性角度看待底层女性,而是用真情实感描写女性形象,将女性放在与自身平等的角度,并认真细致地体会女性的情感与思想。作为男性词人,柳永不仅尊重女性,还歌颂她们,如在他的作品《离别难》里,他赞美道:“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天生就有着蕙质兰心,品性高雅,容貌更是出类拔萃,天生丽质,这样的女子,她的价值又岂是王孙公子那些金银可以衡量的。
柳永的词是通过男性视角来欣赏、赞美女性的外貌,李清照的词则是通过对自我形象的描写,展示出知识女性的超凡脱俗。在她的词中,常常以花自比,像《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这首词是通过赞美梅花的冰清玉洁及高傲,表明自己对高雅圣洁的人格的追求。另外早年还有一首以白菊隐喻自咏的《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该词首先渲染了赏菊的深静寒寂的氛围,一个“恨”字承上启下,表现了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对风雨摧花的敏锐的感受,后从自身爱菊收束,以旷达之语道出作者轻视鄙俗、不甘随俗浮沉的志趣。全词委婉雅致,含意深远,通篇用典,不着一个“菊”字,而以白菊隐喻自咏,表现了女词人在咏物词中卓尔不群、创意出奇的艺术追求。
(二)渴望团圆美好的爱情与怀念安定平和的生活
柳永生活于北宋承平时代,那时社会政治安定,百姓生活比较平稳。虽然柳永一直行走在仕途的道路上,但生活并没有动乱飘零,只是离别之苦和郁结难抒,所以他的词中女性情感多是描写相思、期盼团圆。“情脉脉,意忡忡。碧云归去认无踪。只应曾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鹧鸪天》)这是写与爱人分别后,忧思忡忡,又无可奈何的心理,以致怪起前生。情意深重又意趣幽妙。柳永词中的青楼女子也多是述说希望自己心恋的对象能早日回来,能够“针线闲拈伴伊坐”、“携手同归去”。
李清照晚期词作中大多是表现渴望安定的女性形象,这与她自身经历有关。晚期的李清照面临着动荡的时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心爱的丈夫也在乱世中去世。国破、家亡、夫死、流寓、孤独、衰老使她的创作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笔下的女性也由心念小家的思妇变成了忧国忧民的嫠妇。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几乎全是怀旧哀愁之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一首词作,与她以往的婉约词风不大相同,该词用急促的语调,抒发出作者哀婉悲怆的情感,开头的叠词把作品中的情感双倍表达出来。凄冷的天气,凄清的环境,凄凉的心情,沉重的情感读起来却不那么沉闷。失去亲人和家庭的李清照,孤苦无依流落他乡,传递相思的雁儿,令原本感伤的心更添一份伤心。想起当初靠飞雁传递相思的情形,幸福的回忆历历在目。可惜过去永远都回不去。既然没法改变现实,就寄希望于梦想。一首《渔家傲》借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李清照自己渴望有所作为的愿望: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无奈空有创作情怀,即使写出的诗句震惊世人也于世无补。现实无望,便希望能归于理想,词中李清照以鲲鹏自喻,可见其志向之远大,胸襟之宽广。对梦境的描写其实就是她对自己思想的描写、情感的表达。
二、柳永与李清照词作中女性形象相异的原因
(一)生活环境不同——世俗与高雅
柳永虽出身仕宦之家,但因一生仕途上不得志,又无处投靠,便只能放浪形骸于男欢女爱的秦楼楚馆,或奔走于繁华都市的花街柳巷,在那里虚度光阴、讨生活。由于整日混迹于烟花柳巷之间,其族人都以之为耻,不愿与他亲近,更不愿接济他。既无功名,又整日挥霍,没有生活来源的他经常要靠青楼女子的接济。晚年时柳永虽然做了“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但他已无意于官场,便仍然留恋秦楼楚馆,用以打发穷愁潦倒的时光,死时一贫如洗,连安葬费用都沒有。可以说柳永的一生几乎都是与青楼女子为伴,正是因此,他对青楼女子的了解才会比一般人更为深刻,也更为真实。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认为她们“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风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风韵;称赞她们天生丽质,具有倾国倾城容貌的美丽。endprint
如果说柳永是生活于市井底层,那么李清照便是生活在上层社会,与柳永笔下的青楼女子完全不属于一个世界,李清照生长于文化气息充足、学术氛围浓厚的书香门第,“她成年以前所受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的‘人的教育,而不是狭隘的‘女人的教育”。加之天资聪明,才华横溢,形成她任性、直率、清高的个性。还是垂髫之年,名家诗词就已经能诵读如流,少女时期更是语出惊人,名词佳句信手拈来。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名动一时。生活上锦衣玉食,更不必为生计而担忧,对于爱情有着美好的幻想。李清照的诗词是她对于自己生活的记叙,也是她情感的抒发。李清照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是以她自己为蓝本,不像其他女子,遇事只会悲悲戚戚,暗自垂泪,饱读诗书、饮酒填词是她的生活,也是她排遣生活苦闷的方式,诗词中随处可见她的豪放和高雅。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全诗短短二十个字,连用三个典故,却毫无堆砌之弊。如此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词人之手,令多少男子汗颜和钦佩。
(二)感情经历不同——渴望与怀念
柳永的情感经历与他的仕途一样,并不顺利:柳永约十八岁时成婚,妻子虽漂亮,但性格执拗,夫妻二人生活并不和谐且十分短暂。柳家世代为官,然而仕途的不顺使得柳永在那个人才辈出的家庭感到压抑和落寞,花柳巷中的温情和体贴才使他感到温暖。在柳永的词作中,出现最多的也是那些给他慰藉和归属感的红巾翠袖,然而那样一个家教严苛的家族自然不能容许柳永与青楼女子的爱情,亲人均与他断绝来往。他便寄居在青楼之中浅斟低唱。他与无数烟花女子相爱,甘愿为她们写词、为她们歌颂。而柳永笔下的女子则多出自风月场所,见惯了逢场作戏,也看多了虚情假意。她们对真爱的渴望和对团圆的期盼更是比一般女子强烈执着。
比起柳永,李清照的感情经历则要幸福得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结局不是那么美好,过程却是充满幸福与欢乐。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可算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十八岁的李清照穿上嫁衣,嫁给了她此生的最爱。夫妻二人皆性情淡泊,对金石字画兴趣浓厚,志同道合的两人,感情在每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每次的离别都让人倍感心伤,婚后的李清照变成了思情悠悠的思妇,不再有少女的娇羞和俏皮。离别、重逢的日子,李清照与丈夫一起度过了二十多年,靖康之变使李清照的生活进入了人生低谷,国破家亡,带着对丈夫的深切爱意和怀念,李清照客居异乡,几经磨难,虽然相守的时间并不长,但回忆已足够伴其余生。尽管后来五十岁的李清照改嫁他人,但丈夫赵明诚一直是她心中最重也是最深的回忆。
不像柳永笔下的女子,一生拥有的只是对爱情、对平常家庭的渴望。李清照及她笔下的女子对爱情和未来都是确定的,因为她爱的人能给她确定的答案和真实的未来,并且她真真正正地拥有过。不是虚妄也不是空想,而是深切的怀念,怀念安定平和的幸福生活。
总而言之,柳永与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形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这些女性爱憎分明,更贴近真实的人性与现实的状况,她们或是个性鲜明的底层女性,或是满怀真情的不幸女子。在柳永与李清照二人塑造的形象里,这些女性不再是静态的,他们用不被世俗接受、理解的眼光去揭示社會底层的真实和女性的内心。从不同的地位、不同的视角,丰富和诠释了女性这一形象,展示了女性不为人知的活泼、敢爱敢恨、对爱执着的一面。同时柳永与李清照开辟了词的新风,给宋代词坛上婉约词派带来了新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宋]柳永.柳永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3]祖嘉合.论女性的主体意识[J].妇女研究论丛,1999,(01).
[4]乔以钢.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J].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0,(11).
[5]白军芳.系我一生心 负你千行泪—柳永词中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J].河南大学学报,2000,(01).
(马瑞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835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