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重视其“儿童性”

2017-09-23 15:09邓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儿童性小学语文

邓媛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高效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一是要重视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儿童性”,二是要重视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性”,三是要重视语文教学法的“儿童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改精神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儿童性

当前,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中,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科学、高效地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就必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遵循教育规律,改革教学方法。

一、要重视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儿童性”

所谓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儿童性”,就是指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其他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掌握了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儿童性”,才能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中,掌握了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儿童性”,就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要重视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是教材编者在认真研究儿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从培养未来一代创新型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出发,精心选编的。具体说,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鲜明的儿童形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都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观点教育孩子的,但这些形象大都是儿童形象,比成人形象更生动,性格更鲜明。

2.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儿童情趣是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情感等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语言在作品中的反映。

3.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作品都根据儿童的好奇好趣的心理特征,寓知识于儿歌、童话、寓言故事之中。

4.适应了儿童的思维特点。作为儿童教材,只有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才能被儿童所接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一是无论儿歌还是童话,是寓言还是小说,其作品的语言都简洁、明快、优美、精粹,都成为儿童学习语言的典范。二是无论哪类题材的作品,对于形象的描写,对于事件的描述,都运用儿童的思维,都适应了儿童思维的发展。三是选进教材中的作品,大都具有丰富的想象,精辟的比喻,自由驰骋的幻想,往往会把儿童带进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并且引导他们向往美好的未来,思考复杂的人生,从而为美好的前途而奋斗。这向往,这思考,正是对儿童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5.具有儿童美学特点。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染学生,用人类的智慧武装学生,让学生以健康的身心适应环境,而且要以新的美学观塑造学生的心灵。

三、要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儿童性”

所谓语文教学方法的“儿童性”,就是要求所选用的教学方法,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为儿童所喜欢,被儿童乐于接受。根据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的教学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儿童性”至少应体现以下特点:

1.要有满腔热情。即教学要以积极、向上、乐观、真挚的感情感染教育学生。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方法的选用则是完成情感交流的润滑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关爱、热情的鼓励、满怀的期待从事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能激发兴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说,对于一个学生说,考试“第一名并不代表什么,最主要的是要有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由此可见兴趣在人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兴趣是人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该事业的兴趣。

3.要变苦学为乐学。也即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將学习分为“知之”“好之”“乐之”三个层次,他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之”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只有学生进入到“乐之”这一层次,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自强不息,产生理想的效果。

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变“苦”为“乐”。而变“苦”为“乐”的主要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实践,亲自探索,亲自体验。要改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读、说、练,改学生单一的写为画、听、看、思、辨等。要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4.要有美感享受。爱美是人的天性,儿童对美的需求比成人更强烈。在人类社会,美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巨大的吸引力。美使人追求,使人向往,使人倾倒,使人折服。“昭君出塞”成为历史的美谈,原因是王昭君成了一个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体,成了一个牺牲个人美而换取民族和解的象征,因此她的美好人格为千百年来人们所传颂,郭沫若先生为她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

小学语文教师要使教学给学生以美感,首先要讲究语言艺术,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亲切、自然、悦耳、甜美,如春风雨露,吹拂学生未启的心扉,滋润学生朦胧的心田;像清澈的泉水流入沙漠,使沙漠出现绿洲;像一线晨光穿过云层,给林中的飞鸟带来黎明的信息。具体地讲,导入语言要引人入胜,牢牢抓住学生;提问语言要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能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点拨语言要言简意赅,别开生面,能够使学生耳目一新,茅塞顿开。其次,课堂教学结构的组织要和谐。要使课堂教学中学生、教材、教师、媒体、方法五大因素恰当安排,合理搭配。

总之,突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儿童性”,就是要了解学生,研究教材,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就是要运用科学发展观,以儿童的发展为前提,创新教法,改革教学,提高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耘.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应玲素.论儿童文学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3]郑国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j].学科教育,200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儿童性小学语文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晚安,月亮》的儿童性
基于物型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
儿童性教育走上前台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题“算法初步”教学意义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