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更平等和谐

2017-09-23 15:30雷兵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本教师学生

雷兵丽

摘要:和谐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建立一种交互平等的教学关系。它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练习”阅读教学的改革。本文将从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的相互关系阐述如何使阅读教学更为平等和谐。

关键词:教师;学生;文本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单向灌输,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而平等和谐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实质上都是文本的解读者,都是在对文本的分析与反应中携手成长。所以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应该建立一种交互平等的关系,才能让阅读教学和谐、进步、共赢。

一、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在教学前去深读文本,打开自己的视野很重要。可以说,你的设计灵感,对其他设计赏析的批判吸收,在课堂上的深入讲解,对学生回答的有效点评以及对整个课堂的调度掌控其实都源于教师自身能深读文本。在备《囚绿记》前,我慢慢地阅读陆蠡的生平经历、对他散文创作的评析,关于《囚绿记》各方面的探究论文等等。通过自己多方查阅资料后,发现以往很多教案关于文章主题意蕴的理解是不成立的。陆蠡在创作《囚绿记》的时候,也就是文章开篇所说的“我住在北平”,对照陆蠡的生平简谱,这个时期他正在北平进行翻译工作,那么何来借“绿”象征自己被捕不屈之说。所以说,教师要深读文本,有了自己深切的感悟后,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作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座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1]所以,应该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解读,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教师在课堂上多创造个性解读的平台。如《囚绿记》的主题意蕴,有的学生认为从“绿”的生长形态这个角度,表达了人生应该有顽强不屈的精神;有的認为从“绿”的象征意义这个角度,表达了作者对希望、快乐、自由、幸福的追求;有的学生则从“我”对绿的情感变化上感悟,真正的爱不是占有,而是平等,给予空间;还有的认为从“我”和“绿”相处上说明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对这些个性化的主题理解,教师要能兼容并包,同中容异,并给出恰当的点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阅读的主体。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会呈现精彩活泼、平等和谐的局面。

三、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细读深品

要使阅读教学更为和谐,学生应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认真细致的阅读课文,关注文本细节,倾听作者心声,体验作者感受,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最终读出自我,与文本浑然一体。如《囚绿记》中的一句“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牵”这个动作蕴含了怎样的意味呢?有的学生经过品味思考后,认为这个字说明“我”对“绿”很温柔,当它是朋友,想它陪伴我,这个字也说明了“我”对它的喜爱。又如“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这一句,“珍重”一词,你读到它背后有多少情味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细细品读这个“珍重”,有的学生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该词蕴含了珍爱、敬重、不舍、祝福之意。我当时继续追问:结合你说的情感,你能模仿一下“我”释放常春藤的动作吗?请你情景再现。学生马上模拟了动作,做得很好,想象力也很不错。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细读深品能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更高的境界,也会让课堂呈现出和谐与深度。

四、学生主体间对文本的交流、探讨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间的合作探讨既是一种生生互动的教学理念,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域,促使各自的思想飞跃和思维拓展,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教《祝福》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话题:请小组合作去寻找小说中看似“小”却大有深意之处。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课堂上出现了许多让人惊喜的地方。如有的小组找到“一手技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一句,”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个小细节说明祥林嫂做乞丐有了一段日子,身体病弱不堪,所以将身体重心依靠在竹竿上,才会导致竹竿下端开裂;有的小组发现“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短工这句话中的“或者”表明他对祥林嫂的死毫不在意,漠不关心,看出了当时的世态炎凉。又如教《荆轲刺秦王》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分小组对“密谋在燕国”这个部分做剧本编写,学生很感兴趣,小组之间通过交流、探讨、合作、编写、表演这些环节,可以说大大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也让教师更深刻地体会到平等和谐的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共享话语权,彼此接受各方意见,相互交流和探讨来发展语言的生命。

实现平等和谐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要达到一个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将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更细更高更开阔的境界,这是我们平等和谐的阅读教学始终追寻的目标。

参考文献: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教师学生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赶不走的学生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