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桢
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中,表达应用E等级(3)条包含了“压缩语段”的要求,而“压缩语段”类题目的典型题型就是拟写标题,考查的是考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凝练表达的能力。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12字以内标题。(2017年高考天津卷)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这段话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句话是前一部分,其主语是“一带一路”,整个句子是对“一带一路”目的的阐释,包括“经济上的合作”与“文明互通”,文段中用到了关联词“不仅仅”和“更”,这说明“文明互通”更重要,是主角。但是有些考生容易将经济合作写进标题里,导致信息稿扩不集中。文段后部分则针对“文明对话”谈交流沟通的“路径”,把两个部分整合起来,找到共同的论述目标就是“文明的沟通”,用原文的话说就是“文明互通”。所以,答案是:
“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至于为何推动,如何推动,没有必要在标题里展示。但是考生在答题时,很容易将“经济合作”“基础建设”“贸易发展”“人民交往”等这些词语写进标题里,必然会导致标题关键词不突出,目的不明确,甚至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其实文段后部分的表述是对第一句话的解释与展开,是统摄在第一句话的意义之下的,但恰恰是这些信息很容易扰乱考生的答题思路,最终影响答题效果。
针对这种题型,笔者给考生提出两条建议:
1. 找准对象,有的放矢。标题里“主角”一定要和文段中所揭示的对象完全一致。所以找准文段的主要论述对象很关键。这道题里的“一带一路”很清晰,但这只是一个大的概念,材料里到底涉及“一带一路”哪些方面的内容呢,要通过划分文段的结构来逐层分析。最后落脚点在“一带一路”的目的上,就是“推动文明互通”。所以,我们应学会突出文段中最本质的事实,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从3月1日开始,不断有消息称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很快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而这家公司就是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受此消息刺激,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日前,当记者向“熊猫”的高层领导以及通讯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士求证时,对方很坚决地表示“至少我们不晓得有这件事存在”“我没有从我们内部的任何文件上看到或者从同事那里听到收购阿尔卡特的消息”。“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如是说。
这个文段的信息很多,第一,有传言法国电信设备厂商阿尔卡特将把亏损的手机部门出售给中国南京的熊猫电子集团;第二,阿尔卡特的股票走势坚挺;第三,记者求证,“熊猫”的董事长秘书陈平女士坚决地表示不知情。我们需要找到这些信息之间的关联,所有信息围绕着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熊猫电子集团是否收购了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这是文段信息的核心,也就是主要的论述对象,这个问题在文中是否有结论呢?有,来自熊猫电子集团的信息是“否认”。所以,最终答案是:
熊猫集团否认收购阿尔卡特。
但是不能写成“熊猫集团没有收购阿尔卡特”,因为事件还在进行中,涉及事件的双方没有一起表态,最终结果不明朗,不能武断地说没有收购。至于传言怎么说,股票走势如何,并不是关键信息,不是文段所要论及的主要对象,可以忽略。
所以,找准论述对象非常关键,划分文段结构,逐层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抽丝剥茧达成目的,有的放矢。
2. 简洁明快,概括清晰。拟写标题的题目在题干上通常都会要求字数,例如天津卷第21题就要求不超过12个字,这表明我们在拟写标题时一定要注重语言的简练,只需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省略不必要的过程和细节,省去来龙去脉,精练简洁为上,简要概括,旗帜鲜明地表达文段的立场与态度。例如天津卷第21题,答案是“‘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这个句子简明扼要地把“一带一路”的效果与目的呈现出来,“推动”一词来自原文,用语准确。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日前,在成都街头出现了一个幼童,背着书包骑在牛背上,穿着长衫的父亲则在前面牵着牛。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后,迅速走红网络,“父亲醉心国学让儿子骑牛上学”的话题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这是我们日常内容,我平时去银行、菜市场都是骑驴去。”“骑牛上学”的父亲表示,自己此举确实是在践行国学文化,并非炒作。只是国学如果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不异于买椟还珠。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了隐然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凡是现代的都是“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骑自行车也不行。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孤芳自赏,与文明发展割斷脉络,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化石。
这段话有事件描述,有评论,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表面上是针对该不该“骑牛上学”的问题,实际讨论的是如何对待国学的问题。文段中立场鲜明,对这种哗众取宠的现象是持批判态度的,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买椟还珠”,形式大于内容,是狭隘的极端的传承国学。所以,标题可以拟为,学国学不能“买椟还珠”。既有核心对象,又有态度,简明扼要,清晰明确。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2017年各地高考的语文试题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紧握时代脉搏。“一带一路”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重要国策,作为高中生,关心国家发展必不可少,不能再闭门读书不问天下事了。如果碰到自己不熟知的语言材料,势必影响做题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