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义
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路以体现语文的重要性,它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學方法。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在生源较差的学校探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关键词:讨论 ;交流; 学习; 兴趣
语文学科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门智育与传统德育相统一的显性德育与表达的课程。语文课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的德育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语文课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薄弱学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 使得语文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实施素质教育 ,显然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对既定的语文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很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导学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第一阶段,导学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模式。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 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择机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 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能力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 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的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 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
最后,重视归纳、整 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教师还应对讨论作出评 价,肯 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 ,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 的书面作业,这既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作业,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以下方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 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 ,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创新是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在个体群体的创造中发现出来的。人类智国的开发离不开创造,教学方法的发明创造又赋予智力开发以新的形式。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全面的,我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其次要从我们自身的素质来谈、自身修养等方面,它还需要经过许许多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一种集中广大教师智慧之光的适应素质教育,以教育的教学方法体系一定会诞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