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初中生命科学教育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更具有時代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还提倡探究性学习,注重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命科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还要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健康,学会关爱生命,学会自我管理,提高生命的质量。本节是在学生对健康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需要进一步认识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常见非传染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重要性。
1 教材分析
“生活方式与常见非传染病”是上海版初中《生命科学》第三章节“疾病与健康”单元的内容之一,内容的中心是健康的生活。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常见非传染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之间的关系,认识这些常见病的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形成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从而自觉地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看似是成人的常见病,但在物质生活极度丰富的时代,垃圾食品、高脂肪、高糖、高盐食品泛滥,如果青少年缺少相关的健康观念的指导,错误地选择了不良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是极大的。事实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使这些常见病在不知不觉中年轻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病的症状及形成原因和不良后果,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
2 学情分析
学生对常见病的了解还是比较苍白的,普遍认为常见病是中老年人的话题,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青少年群体饮食普遍高热量高蛋白化;同时,青少年群体也是垃圾食品的最广泛受众群体,油炸、烧烤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腌制、膨化类食物中大量的有害化学成分,饮料蛋糕中的高糖、高脂肪等因素,这些都会给青少年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可是学生并没意识到。同时,青少年也是缺少运动的电脑党、手机族的最大群体。正是由于青少年个体这些存在隐患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常见病在不知不觉中正年轻化、幼龄化,所以更体现本章节教学的必要性。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明确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理念是很有必要的。在青少年时期,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形成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从而自觉地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的可能。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阶段
教师要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如脂肪肝、肺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相关资料,包括这些疾病的图片、形成原因、症状和危害,为课堂教学和讨论做准备
学生进行教科书91页“信息库——疾病类型的变化”学习活动之后,讨论近年来社会人群中常见病发病化及高发常见病数据变化。
设计意图:疾病变化的数据资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传染病、器官营养性疾病减少,营养过剩的富贵病增加。
3.2 新知构建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原因及产生的不良影响。
学生进行教科书90页“信息库——冠心病”学习活动之后,认识冠心病病变的后果及症状,了解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等常见病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酒精与乙醇依赖的产生原因及严重后果,展示病变肝脏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肝硬化、脂肪肝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
学生进行教科书89页“信息库——饮酒和乙醇依赖”学习活动,观看病变肝脏的图片,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和常见病肝硬化、脂肪肝之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收集的“吸烟危害健康”事例,演示吸烟的病变肺和健康的肺的本质区别,让学生认识吸烟和肺癌、胃癌等癌症疾病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交流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认识吸烟肺和健康肺的变化,讨论交流公共场所被动吸烟的感受及可能产生的后果、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和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初步通过几个常见病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得出: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常见非传染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等)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具体事例的分析,学生基本充分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形成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从而初步建立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的观点。
3.3 拓展联系阶段
教师展示垃圾食品产生危害的原因及产生的疾病隐患(表1),使学生认识垃圾食品中常见的添加剂“氢化植物油”,了解高脂肪、高糖、高盐的现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小结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可能造成的疾病类型。
学生研究、讨论自己喜爱的食品中的主要的食品添加剂,并分析青少年大多喜爱垃圾食品的原因:青少年群体对垃圾食品产生过度的“依赖”已经是常态。走在街上,放眼望去,很多青少年放学路上手上都拿着正在吃的零食,以油炸、汽水为主,特别在夏天,还有冷冻甜品类的零食。青少年是汉堡、薯片、炸鸡等食品的主要消费群。这些食品加入了过量的人工添加剂,而生产商为了吸引目标人群,往往将零食做得口味很重,常常很辣、很香,能对人的味觉产生刺激。相比之下,健康食品就没有那么好吃了。尽管垃圾食品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可是很多人没意识到,它的诱惑也让很多人难以抗拒。
一罐300 mL的碳酸饮料含有150 kcal的热量,需要步行0.5 h才能消耗掉;许多食品中添加了“氢化植物油”(植物油加氢饱和成为固态或半固态的油脂,含有约38%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反式脂肪酸)含大量反式脂肪。天然脂肪被人体吸收后7 d就能够代谢排出体外,而反式脂肪酸需要51 d才能够被分解代谢、排出体外,因此更容易造成肥胖。更糟糕的是,反式脂肪酸会降低人体中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的高密度胆固醇的含量,使容易导致血管梗塞的低密度胆固醇增加。长期食用反式脂肪酸会导致糖尿病、冠心病等“代谢综合征”,还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endprint
设计意图:明白了垃圾食品的定义,而这类食品恰恰除热量外基本无其他营养成分的,而且提供超过人体的热量需求,其中所含的高脂肪、高糖、高盐成分对社会人群健康的影响与危害是极大的。
教师展示各种学生喜爱的食品,如奥利奥饼干、德芙巧克力、乐事薯片、百事可口可乐、油炸食品等的食品配方表和热量值,引导学生反思:在摄入大量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后,青少年群体在课余时间有没有加强运动来消耗摄这些的能量呢?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有哪些?
学生讨论青少年群体及家庭成员许多不太在意的行为,多属于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① 社交型吸烟:吸烟是慢性致病过程,增加肺癌、肝癌、胃癌的风险,吸烟的人面色晦暗,牙齿有烟渍,还影响家人的健康。② 社交型饮酒:饮酒后使人情绪不稳定,易怒惹事给社会增加不安全隐患。长期过量摄入酒精,会发生“酒精依赖综合征”,对肝脏危害极大,易引发肝炎、肝癌,也会对心脑血管系统造成损伤,血压升高,动脉硬化等。③ 饮食三高: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过多,蔬菜摄入少,容易引起血脂升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④ 沉溺游戏电视手机等:低头族、游戏族、沙发土豆族往往边吃零食边游戏,缺乏运动,久而久之体重增加,容易引起高血压等慢性疾病。⑤ 睡眠不足:由于学业压力,作业做得很晚,睡眠严重不足,短时期内影响白天的学习,长期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发育等。
设计意图:对照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方式,将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断舍离”。教师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常见病之间的必然关系。学生能在本课程学习之后,在健康生活方式和不良生活方式之间进行了正確的选择,从而自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及早明确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在以后长期的生活中自己和家人能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
3.4 交流总结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吃垃圾食品似乎不大可能,那么就该注意进行品种和数量上的选择,注意营养的均衡,用健康食品替代垃圾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佳食品方案包括:
(1) 最佳水果: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和西瓜。
(2) 最佳蔬菜:红薯既含丰富维生素,又是抗癌能手,为所有蔬菜之首;其次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苤兰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
(3) 最佳肉食:鹅、鸭肉化学结构接近橄榄油,有益于心脏。鸡肉、新鲜鱼、虾类也是优质蛋白。简言之,只要是新鲜的、经过健康方式加工的蔬菜、水果、肉类、主食等,都是健康食品。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健康饮食范围和方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初步确认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案:养成用早餐的习惯;吃饭只吃八分饱,忌暴饮暴食;蔬菜水果天天吃,合理荤素搭配;戒烟限酒;养成经常运动的好习惯;经常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有健康的爱好;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健康生活方式范围,能自觉摈弃不良的生活方式。
4 教学反思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育人功能,执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相结合;将学科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间彼此分享的食品大多恰恰是碳酸饮料、膨化食品、街边油炸小食……这些食品从健康理念标准来说都是垃圾食品,对学生的健康存在较大的隐患,可是很多学生却把课间分享的垃圾食品、街边油炸小食当作互相攀比的“指标”。学生对洋快餐、膨化食品的热衷干扰了他们正常的饮食规律,影响健康。对于可以快速消耗热能的体育锻炼,学生缺乏热情。随着学生对洋快餐、碳酸饮料等的热情不断追随则加速了青少年肥胖的产生,这对青少年的远期危害就是造成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教师结合学生的这个错误的饮食习惯进行性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自己健康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一生的生活与幸福,及早明确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理念。
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教育与培养是最佳阶段,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病因,从而自觉地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患病的可能。在教材的相关内容基础上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学会对健康食品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
在课堂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要以知识点为主线,辅以科学研究事例,教师若能结合社会热点则更有针对性,能使知识教育做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