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
摘要 根据成都市龙泉驿区气象局历史资料,进行以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绘制风险图片,制作风险数据库,并根据不同灾种提出气象灾害防御对策,以为当地气象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灾害风险;灾害防御;风险图;四川成都;龙泉驿区
中图分类号 S1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91-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data of Longquanyi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engdu City,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taking village as the unit,risk pictures were drawed,the risk databases were made,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disaster typ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ocal weather disaster prevention.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risk;disaster prevention;risk pictures;Chengdu Sichuan;Longquanyi District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暴雨、干旱、低温、雷电、大风等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极端气象灾害,提高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和减灾能力,扎实落实“两个体系”建设,以村为单元进行气象灾害调查,编制气象灾害区划图,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1 龙泉驿区气象灾害类型及气候变化趋势
龙泉驿区春季多干旱、寒潮,夏季常见暴雨、干旱、冰雹、雷暴等,秋季多干旱、连阴雨等,冬季以寒潮、大雾、霜冻、干旱等为主。气象灾害往往会诱发更多的次生灾害,导致工农业生产严重受损、疾病流行等。龙泉驿区1980年建站以来,年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呈波动起伏趋势,90年代末期至今呈整体上升趋势,最高值为2006年、2007年,年平均气温17.7 ℃,比最低年份1984年偏高2.2 ℃;年降水量整体趋于波动减少,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突发性、局地性暴雨增多。
2 以村为单元的气象灾害调查
龙泉驿区以山地、丘陵、平坝为主,山脊海拔600.0~1 051.3 m,山势北东至西南走向,平坝分布于区域中、西部,为明显的山前冲积地貌。影响龙泉驿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大雾、冰雹、干旱、雷电、大风、低温冻害及其衍生的地质灾害(图1)。
暴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龙泉山沿山地区(茶店镇、万兴乡、柏合镇、洪安镇);东部沿山地区为干旱灾害高风险区;大风日数0.5 d/年,东部沿山地区风速常年较平坝地区大,发生大风灾害等级最高;西部沿山的龙泉街道和万兴乡为冰雹灾害高风险区,4~5次/年,西河镇、十陵街道等次之,2次/年;雷暴日数26.7 d/年,靠近成都市区的街道、乡镇高楼多,受雷电灾害等级最高,其次为沿山地区,洛带镇、洪安镇等为低风险区;低温灾害风险区主要位于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同安街道、西河镇等平坝地区;大雾日数为19 d/年,西河镇、十陵街道、大面街道、龙泉街道、山泉镇、茶店镇为大雾灾害高风险区;地质灾害发生频数与降水成明显正相关,多雨年代,多雨季地质灾害发生频数明显偏多,其中6—8月发生率达70%。同安、茶店、万兴、山泉、柏合等山丘区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
3 灾害防御
3.1 暴雨灾害防御
在洪涝高风险区,应提高水利设施的防御标准,降低暴雨灾害发生风险性,综合治理防洪工程;洪灾发生前,及时将居住在有结构安全隐患房屋、山体易滑坡地带、低洼地带、病险水库下游的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并加强农田排涝设施建设和维护,及时做好排涝工作[1]。
3.2 地质灾害防御
组建救援应急队伍,开展地质灾害救援演练,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建设,以保证遇到地质灾害时能快速、及时地做出反应并展开救援。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应根据灾害点规模、防治难度、危害程度等,提出实施应急排险、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措施。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各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广大农民防灾抗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
3.3 干旱防御
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及干旱预测预报,建立与旱灾相关的气象资料和灾情数据库。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农村绿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广耐旱作物和树种。
3.4 大风防御
根据预测预报,当有强对流天气、寒潮等来临时,要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大风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导。大力推进花卉苗木、果园等园区的防风林带建设;各种建筑设施应根据大风灾害风险区划规划,加大防风设施建设投入力度[3]。
3.5 冰雹防御
开展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加强气象雷达跟踪探测,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通过人工作业试验,采用火箭发射法和催化剂防雹法,遏制雹胚成长,减轻冰雹危害。
3.6 雷电防御
加强科普宣传,使人们了解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及雷电防护基本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加强雷电监测,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防雷产品测试和检验技术服务体系,做好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性审查和防雷装置检测工作[4]。
3.7 低温冰冻防御
低温冰冻对农林业影响巨大,应选育抗冻抗寒良种,农林相关部门加强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田间管理,提高农作物抵御低温冰冻能力[5]。做好低温、道路结冰等预报服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公众按照防御指导做好防冻保暖措施。
3.8 大雾防御
积极开展大雾天气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大雾预报准确率,及时发布、传递预报预警信息。根据本地区特点,制定大雾应急预案,在连续大雾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与交通部门合作联动,建立航运水道、高速公路大雾监测预警系统,减少因大雾引起的交通事故[6-8]。
4 参考文献
[1] 殷春生,刘浩.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1:8.
[2] 张羽,牛生杰,吴德平,等.雷州半岛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海洋预报,2006(增刊1):27-33.
[3] 龙亚平.衡阳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4] 蘇占胜,王学霞,陆晓静,等.宁夏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农业灾害研究,2012(3):68-71.
[5] 王晓生,张锦镔,姚健,等.乐清市城市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307-308.
[6] 刘星.气象灾害面前 预警联动处置“一条龙”[N].四川日报,2011-03-02(010).
[7] 周远.四条建议推动气象灾害防御[N].河北日报,2017-05-09(012).
[8] 陈西艳.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防御水平[N].滨海时报,2017-06-09(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