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贵
【摘 要】在我国,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事业单位这样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其承担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承担政府行政机关相关的某些职能、承担某些具有公益性质的服务职能或者二者兼具。在当下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被众多事业单位改革方针的具体措施中提到,意在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保证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职能,做好社会发展的后勤工作。我们在分析了当下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于案例的简要分析,总结出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在事业单位积极适应改革,提升内控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内控建设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事业单位不仅仅没有能力更好的适应新时代和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服务职能需求,甚至在一些功能和建设上面存在着冗余和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这就给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事业单位成为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或者权利的延展机构,更多的是强调剥离政府权利的影子,加强实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在大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和内控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需求的重要步骤。因此,如何提升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契合当下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形势和大背景,如何更好的适应这种改革带来的变化,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总结和研究。
二、当下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建设的现状
1.制度方面
针对于传统的事业单位而言,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并不具备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是拥有一套看似相对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存在着“生搬硬套”和“脱离实际”的现象,又或者存在一套切合自身单位实际运作情况的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能力和执行效力上基本上没有效果和行为,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多数的传统事业单位并没有较好的内控制度,或者说没有和自身业务规模和业务特点相匹配的内控能力和内控标准,进而导致大多数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行存在着相当的内部控制真空。而正是这样的真空,会导致运行风险发生的可能,也会导致该事业单位相关的服务职能得不到更好的履行,从未呈现出事业单位运行疲态,拖慢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2.人才方面
对于传统的事业单位而言,通常都没有拥有足够的人才来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或者制度的相关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来说,传统的事业单位没有拥有足够数量的人才或者足够质量的人才来进行相关的建设和完善。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来说,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足和劣势:
(1)事业单位缺乏充足的人才支撑,这里的支撑不仅仅是数量上的支撑,同时也是质量上的支撑。
(2)事业单位的人才吸引和培养制度和体系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从人才的使用和引进、培养等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现效果不佳甚至得到相反的效果。
3.诉求方面
诉求可以理解为对于相关事务的追求或者相关对于某个目标的追求。事业单位对于加强内部控制能力的诉求的强烈程度直接关系到其对于其加强的措施的理解力度以及执行力度。总体来看,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推进,各地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能力的诉求和要求在逐步的加强和深化,但是仍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这里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诉求的片面化和单一性,即是事业单位的诉求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基调,并没有在整个事业单位内部以及员工之间形成相应的共同诉求,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对于该诉求的追求的力量无法形成合力,从而导致信息流的不通畅及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的问题。
(2)事业单位对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诉求不足还体现在对于该类诉求的精准把控上面,通常而言,内部控制是一个较为宽泛和综合的管理理念,各个企事业单位需要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逐步拆解“内部控制和管理”,将其具体转化成一项一项的管理和控制目标,进而通过一项一项的具体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这些管理和控制手段的综合即企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
三、案例浅析
在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迫切性不言而喻的当下,各级事业单位在该方面都逐步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澧县财政局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的主要内容主要涵盖明晰责权、建立标准、信息传达以及执行督导等方面,并且通过建设进度统计表的形式进行相关工作的跟进和统计,以期能够较为及时的了解本地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问,及时纠正和解答,以期能够提升内控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四、在事业单位改革形势下加强内控建设的措施建议
1.制度方面
针对制度来说,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主要可以从制度的设计和制度的执行方面进行。
对于制度的设计来说,传统事业单位通常对于现代管理理念的渗透和了解不足,因此,需要在当下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相关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积极学习先进地方先进事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载本地或者同类事业单位间组织相关的学习交流研讨会,做到资源互享,信息互达,经验互用的“三互”,用“利益共同体”及“经验分享圈”的模式来进行各个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制度的执行来讲,这里就会涉及到下面将要提到的人才和诉求方面,简单来说,主要是要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的人才,提升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的执行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事业单位还应该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的改革和提升的方针政策,做好相关的宣传和学习教育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共同认识和执行合力,发挥集体智慧,提升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执行效果。
2.人才方面
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和引进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下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点。因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密切关注和重视人才的作用,如上所述,不仅仅在数量上提升相关的执行和管理人才,更要在质量上提升人才素质和专业技能,巩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力的基础。
因此,事业单位在人才方面的措施可以总结为积极顺应和适应国家对于人才引进的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做好本地化的工作,提升本地的适应能力。另外,事业单位应该逐步建立起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培训体系,做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诉求方面
诉求是事业单位提升内部控制能力的无形力量,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着提升和加强措施实施效果的好坏。因此,事业单位积极转变管理思维,顺应改革潮流和趋势,积极把握未来社会经济对于事业单位的服务和工作的要求,做好内部控制的诉求培育,并将其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心理,使之形成事业单位内部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充足的动力来加强内控的提升。
五、总结
事业单位正在经历着较大的变革和改变,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丰富和完善事业单位对于社会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的必要道路。在这样的改革之路上,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总体来看,企业提升内部控制能力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来进行。对于制度来讲,主要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等指标进行衡量,要积极响应先进内部控制和管理理念,基于当下的改革形势以及本地的具体情况,在做好“三互”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和完善。对于执行力度来说,主要是通过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诉求的纯正度和统一度提升来进行,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和内控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張春花.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4(23).
[2] 程英.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2013(23).
[3] 锁维舟.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