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与美术活动的完美融合

2017-09-22 13:02何毓晗
教师·中 2017年8期
关键词:大自然美术活动幼儿

何毓晗

摘 要: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幼儿“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经验”。文章旨在利用农村自然资源,让幼儿们打开发现的眼睛,感受自然、观察万物,引领幼儿在无形中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和表现美。

关键词:大自然;幼儿;美术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地处农村,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先决条件,将其融入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支持幼儿的美术创作。

一、走进大自然,打开发现的眼睛

我园坐落在江南一小乡村,周围有成片的农田和果园,虽然不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意,但还是别有一番滋味——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我們开辟了园外基地——农田、桑园、梨园,让幼儿们去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万物的四季变化。“快看,那里有好多小鸭子在游泳呀!”“那里有叔叔在卖花,那些花好漂亮呀!”“这是什么花呀?黄黄的,小小的,好可爱呀!”……每次去园外基地,幼儿们总能有所发现,这是幼儿们由衷的感叹,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大自然的美。

二、融入大自然,开启发现之旅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而观察则是幼儿创造的基石。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多看,以此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大自然是一个资源的宝库,在这里幼儿们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对什么都格外好奇。

记得有一次我们去麦田,刚到麦田,幼儿们便被满眼的绿色震撼到了,一阵微风吹过,麦浪此起彼伏。涵涵惊呼道:“哇,好漂亮的麦田呀,好像一条绿色的飞毯。”说完涵涵闭着眼睛,张开双臂,陶醉起来。豪豪附和道:“对呀,这麦田真漂亮呀。但我觉得它更像一块蛋糕。”说完豪豪伸出舌头舔了下嘴唇。

这时静怡抬头看着我,指了指自己面前的一小块麦地,说:“何老师,那这个是不是小麦呀?”“它们长得一样吗?”我引导道。静怡低头开始观察起来,涛涛也弯下腰观察,一边观察,他们还一边讨论着:“它们好像长得一样。”“对的,应该是一样的。”“它们都是绿绿的,而且上面尖尖的呢。”说完,两人抬头笑着对我说:“何老师,它们是一样的,它们是小麦。”我笑着点了点头。“哇,原来小麦长这样啊!”“它们一个个都站得好直啊!”……因为喜欢,幼儿们观察得格外仔细。身临其境的体验,无形中让幼儿们对小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把大自然“带回家”,体验搜集的乐趣

孩子们认识世界,多数是直接感知,而亲身参与和搜集是最直接的感知形式。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搜集,才能更好地激发创作灵感。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园内散步,发现刚修剪下来的灌木丛枝散落在一旁,幼儿们饶有兴趣地问道:“老师,这里怎么那么多树枝呀?”“因为刚刚有爷爷在帮小树剪头发呀。”钰钰捡起脚边的一根树枝说:“这些树枝上面还有红色的树叶,好像花一样,真漂亮。”“你喜欢吗?”钰钰听到我这么一问,连忙点头,说:“嗯嗯,喜欢的!”“那我们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树枝带回教室吧。”听完我的提议,幼儿们兴奋地开始忙碌起来,不时还将自己的收获给我看:“老师,你看,这像不像一把扇子?”“老师,你看,我这个漂不漂亮?”……幼儿们完全沉浸在“寻宝”之中,那股认真劲,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魔力。不一会儿,幼儿们捧着满手的“鲜花”,心满意足地回教室了。

渐渐的,我们美工区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千姿百态的树枝、形状各异的石头、干净整齐的贝壳、大小不一的树叶……都是幼儿们寻来的宝贝。

四、再创作,赋予大自然新生命

幼儿们搜集来的树叶、石头、树枝,都是源于自己的生活,与形式局限、材料单一、内容老套的美术活动相比,这些材料更易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和欲望。

我们班的美工区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区角,每次里面都是“爆满”状态,有些幼儿会选用树叶当画纸,用棉签棒给树叶添上点、线或面的“新装”;有些幼儿则是将树叶进行裁剪、拼搭,并给予适当的添画,一幅动物画便跃然纸上;还有些幼儿用橡皮泥、彩纸点缀树枝,让原本干枯的树枝开出鲜艳的花朵……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让幼儿们打开发现的眼睛,感受自然、观察万物,在无形中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美,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示和表现美,大自然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幼儿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自然美术活动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亲近大自然,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