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2017-09-22 09:07蔡征
中国摄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摄影家青海协会

蔡征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幸好和《中国摄影》杂志创刊60年同龄的摄影人,《中国摄影》伴随着我二十多年的摄影生涯,始终是我心目中的“高、大、上”,它影响我就对青海这片神奇博大、壮美神秘沃土的热爱与崇敬之情怀,永远是一本净化我心灵、陶冶我情操、让我终生受益的教科书,也是我磨炼意志、释放生命、求索艺术、放歌人生的好伙伴。多年来,我以真诚朴实的情感和充满激情的镜头语言同社会交流,与自然沟通,同时代对话,用摄影这种特殊的视觉艺术,蕴含了对社会和人生的诸多感悟。

1993年,因工作的需要,我离开了热爱多年的舞蹈生涯,失意地走进了一贫如洗、几乎瘫痪的摄影家协会。我曾经忧伤、曾经迷茫,为了让空寂和迷茫的心忙碌起来,我调整自己,暗下决定,立志干一行爱一行,让自己人生的字典里没有“沦落、消沉”。我努力让自己尽快熟悉协会业务,自我加压,虚心请教离职老领导、老同志、老摄影家,注重结交摄影界新朋友,发展新会员,开拓新局面。大家知道,摄影曾被人们称之为“贵族艺术”,所谓“贵族”就是突出了一个“钱”字,在十几年前的青海经济相对落后,协会经费仅有2000元,想要开拓新局面步履维艰。经过艰难的探索和摸索,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协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融入社会、融入市场经济大潮,就要“走出小协会,闯进大社会”。有了思路就有出路,有了出路才能有活路,经过四处游说,不停地推销自己,终于和青海首家香港合资的青海艺凯彩扩有限公司“联姻”并冠名大赛,吸收企业为团体会员,协会终于走出了低谷,有了生机和活力,随之各种摄影活动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地开展了,协会的影响力扩大了,凝聚力增强了。经过几年的发展,青海摄影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人数从原来的40人发展到2500余人,全国会员的人数从原来的11人发展到今天的238人,摄影行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42家,协会也一下子从门可罗雀变得门庭若市。为了让摄影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积极参与全省重大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举办了一系列紧扣时代主题的展览活动,用镜头记录社会变迁,人民精神风貌和生活变化;用摄影艺术宣传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鼓舞人民群众的士气;开展摄影技术培训和认证,不断推进摄影事业的发展。为扩大青海对外宣传,举办全省州县摄影文化旅游节30多个,举办多次全省性“青海不再遥远”为主题的青海旅游风光大展和“大美青海”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展览等等,青海摄影以特有的形式让全国了解青海,让青海走向世界,特别是近几年由省政府连续主办的六届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策划展出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3万余幅,组织国内外摄影家1200多人采风创作,组织摄影家创作采风30余次,其中300多个国内外影展成为青海省对外宣传的“金名片”,受到广泛的好评。青海摄协也扮演了小协会办大事、小协会撑大梁的角色,得到了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表彰,我个人也获得了“中国万里采风成果奖”、“中国摄影开拓杯金奖”、“中国摄影组织工作金像奖”、“中国摄影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想想自己20多年来的摄影工作历程,往事历历在目,当我回首那无数个日日夜夜,便对“摄影”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对曾经和仍然战斗在摄影战线上的前辈们充满了由衷的敬仰,同时也对我的家人感到深深的愧疚。十几年来,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发展青海摄影事业当中,无论父母病重、亲人住院、女儿就学,家里所有的困难都担在我妻子—一个很普通的女人身上。特别是近10年,青海摄影事业进入了快车道,想要干的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我就放弃节假日,连续8年春节都在农村、牧区和艰苦地区度过。为抢救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五年在全省各地奔波,在条件艰苦的少数民族地区一住就是几个月。1994年,协会承担了青海省国家扶贫工程有关项目,我们组织15个摄影小组,历时三年,冒着洪水被困、大雪封山、交通狭窄、事故频发的危险和经常缺粮缺水的困难,先后深入16个国家贫困县,68个贫困乡,135个贫困村,行程18万多公里,拍摄照片10万余幅,举办令人瞩目的“贫困与反贫困”摄影展并出版扶贫画册参加世界扶贫大会,得到世界的关注。在这次拍摄中,大概是1995年9月的一天,当我们行程到海拔4600米的昆仑山口时,刚刚还晴好的天气,突然刮起了黑风,风越来越大,天越来越暗,我们意识到沙尘暴来了,避风的地方不敢停,怕被沙子埋掉,高的地方不敢停,以防被狂风刮跑,只好就近躲避。两个多小时沙尘暴才渐渐平息,我们的身体竟被沙尘掩埋了一半,人没有受伤,但手中的相机、镜头已全部损坏,有些干脆是不能用了。還有一次,在海西乌兰县拍摄异地脱贫配套工程赛西北库时,我们分别爬上制高点,我不慎从高坡上摔下来,相机被摔坏,我的手、脚疼痛难忍,无法行走。同伴们极力劝说要去医院,可当时正是拍摄的关键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我只有忍痛坚持先完成任务,等回到西宁去医院检查,手臂骨折了……家人心疼地数落我“真是不要命了”。实际上,在我从事摄影工作的几十年来,这样的困难和危险时常会出现在眼前。为了培养青海摄影人才,提高青海摄影水平,多年来,我无数次组织广大会员,也带领国内外来青海采风的摄影家,走遍了青海的山山水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都成为我们创作和体验人生的佳境,虽然吃了许多苦、遭了许多罪,经常性的脚磨出血了,腰累弯了,家也顾不上了,但也创作出了许多好的作品。我始终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天道酬勤,摄影为我带来了很多荣誉,也推动了我创作的不断进步,先后有50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有百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3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获国际奖30余幅,国家级大赛(展)奖50余幅,省部级奖180余幅,编辑出版《青海风情》《天上三江源》《三江源风情录》《神鹰俯瞰的疆域》《冰雪天堂 秘境青海》等20余部摄影画册和个人专著。我非常欣慰和自豪,在我人生的韶华之年,有幸走进了摄影的大门,既让我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让我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继承与创新,也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更学会了一个职业摄影人所应有的品行和修养,道德和良心,懂得了一个摄影家的历史责任。endprint

在我的摄影创作中有一个时期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总感觉我的作品系列中缺失了什么东西,并由此时常处于迷茫和失意之中。通过回顾和疏理自己的艺术创作道路,我感觉自己的创作思路是如此的零散。摄影艺术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虽然有所发挥,但令人震撼的作品有限。长期的摄影实践,多次经历中的一次创作,《中国摄影》的再次启示使我豁然开朗,创作的激情仿佛打开了闸门。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2000年的国庆前夕,当车行驶到门源阿柔乡时,天降暴雪,道路被封。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让我们深陷惊恐之中,寒冷和饥饿也随之袭来,众人无语之中车内的气氛似乎凝固了。就在这时,隐约听得“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越来越近,众人探头一望,雪花飞舞之中,有一大片黑白相间的牦牛群向我们滚动而来,原来我们凑巧遇上了当地牧民的秋后转场。面对雄浑壮观的场面,我们心潮起伏,激奋不已,惊恐和寒冷烟消云散。我们兴奋地跳下车,选择最佳角度,不顾一切地对着转场牦牛“狂轰滥炸”,在不停的追逐和兴奋的快门声中,时不时有人连人带相机掉进雪地的冰窟窿中。几个小时过去了,相机成了冰疙瘩,整个人成了冰雪人,极度兴奋的状态,让我们忘记了寒冷和饥饿,望着远去的牛群,我们喘着粗气心满意足地笑了。这次遭遇换回的是丰厚的回报,《冰雪转场》《遥远的生命》等作品成为我永远的骄傲,《中国摄影》杂志刊登了雪域系列,成为我品尝冰雪人生、感悟野性魅力的典藏之作。

自然万物,瞬息万变。正如一个国际摄影名家发出的感慨:“请不要忽略每一个微弱的力量,下一秒也许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青海诗人白渔看到《遥远的生命》这幅作品时,深受感染,他欣然执笔:“雪也扑来,冰也挤进来,在毛堆上雀耀,品味季节的成熟,茫茫凛冽化作恬静,没有盛夏草原人心如火,高寒中推出甘甜的温馨。”这次艰苦而难忘的经历,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一激动人心的一刻,懂得了冰雪的品格,让我零距离感受了冰雪中生命的顽强和灵动。更为重要的是,此后我的创作风格有了大的改变,我有了深沉的思索:正因为有了青海三江源的冰雪,才有了江河湖海博大精深的胸怀,才有了蕴育万千生灵的摇篮,才有了中华民族的发源之地,冰雪如同伟大母亲的乳汁,是养育大地生灵的甘露。

在2010年的玉树大地震中,我和我的团队分十二批次150余人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现场的一幕幕令我们深深的感动和震动,我们一次次在泪流满面中按下快门。在余震不断、险象环生的灾区,我们不仅是记录者,还是救援者、志愿者。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在我们的努力下,顺利完成前期拍摄任务,共拍摄图片10万余幅。震后第五天在当时位于北京磁器口的中国摄协阳光大厅,中宣部、中国文联和青海省委宣传部共同举办“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摄影展”,随后,部分影展在北京、上海、西宁等18个城市展出,获得了许多奖励和很高的评价。

从“4·14”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青海摄影人就紧紧和玉树灾区联在了一起。近一年中,我分别组织和陪同省外摄影家20余次赴玉树救灾、重建、援建现场创作拍摄。强烈的高山反应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使人呕吐、晕倒,我被两次强行送进医院抢救。我常常想,我是一名摄影组织者,一个职业摄影人,只要我的信念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我要用心去追求生命的意义。无论困难有多大,我都会一如既往,因为我挚爱它—我的摄影事业。2011年因为摄影我曾获得中宣部、社会保障部、中國文联“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在人生的旅途中,获奖只是一个助推器,是我前进路途中的动力。

掌声终究会消逝,奋斗的脚步仍要继续,60岁是个新的起点,我会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和高度的责任心,和我的团队一起向着更高的目标和更美好的未来攀登,不忘初心,继续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摄影家青海协会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大美青海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