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
2016年7月6日,对贵州省贵定县云雾镇关口村腰箩滩组的村民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他们告别了大山里的破寨子,整体搬迁到云雾镇开始新的生活。这也是全省首个整寨搬迁、整寨拆除和土地复垦的易地扶贫搬迁点。
2016年8月29日,贵定县委书记莫春开在全县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说:“扶贫搬迁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县四大班子领导,县部门,各镇(街)的同志都要清楚,做到眼前要求要做好,各项工作要做细,深入工作要做准,持久工作要做实。”
近年来,贵定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探索出了一条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具有当地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切实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目前,全县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92户6702人,已搬迁入住436户2071人,搬迁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从搬迁前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现在的8700元,带动了全县2.6万贫困人“挪穷窝”,走上“康庄路”。
突出规划引领,确保“搬得准”
腰箩滩组位于贵定县云雾镇窑上社区关口村,寨子四面环山,距离云雾镇约33公里,进村的道路在山间蜿蜒盘旋,崎岖险峻。全寨仅8户40人,村民基本以种地卖炭为主,贫困人口32人,贫困人口发生率在50%以上,是贵定县乃至黔南州最典型的贫困村。“肩挑马驮出行路、烧炭仅够油米钱”是这个贫困村寨的现实写照。“腰箩滩自然寨2008年才通电,2015年才修通一条7公里的土路。靠山吃山的村民几乎户户是‘烧炭翁,生活长期贫困。”关口村村委会主任罗瑞说。多年来,腰箩滩组因交通闭塞、耕地较少,贫困人口发生率高达50%以上,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贵定县以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为宗旨,对腰箩滩组进行整体搬迁,让深山里的群众走出大山,踏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征程。
然而,令村民担心的是搬出去后无法生活,不种地不卖炭,如何生活?“政府将房子建好,并提供就业岗位,只要肯劳动,就一定有饭吃。”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动员工作,让村民们安心搬出大山。远在浙江打工的村民岑明富得知消息后,自发回家,动员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没多久,村民纷纷签订搬迁协议,搬到云雾镇生活。
为了让群众搬得安心,贵定县云雾镇搬迁办的工作人员多次与岑明富联系,了解其情况,问明有何技能和特长,在征求其本人意愿后,決定把他在外打工时学到的种植西瓜技术拿来试试,经过选地、土地流转、建棚、育苗、日常管理等工作,岑明富的西瓜地3个月开始卖瓜,6月份卖完第一批瓜,收回投资成本,7月至10月卖第二批和第三批瓜、效益非常好。岑明富种植西瓜产生效益,使腰箩滩全寨以团结一致的决心作出了率先整寨搬迁和整寨拆房的决定。
贵定县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陈前波介绍,作为贵州省重点农业园区所在地的云雾镇,拥有茶叶、果蔬等30余家企业,常年需要用工近300人,贫困搬迁户只需简单培训就可以上岗。同时,安排一地居民同住一栋楼、不时开展社区民族文化活动等,让搬迁户心里有归宿,逐步融入城镇生活。
据统计,今年共有县城、集镇、旅游服务区、农民新村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总共搬迁392户1620人,项目总投资9720万元。该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充分依托“农旅”“工旅”“茶旅”等优势, 选择在中心村、小城镇、工业园区、乡村旅游区、移民新村等进行安置,并搞好配套建设。引导30%以上的群众搬迁到县城及产业园区安置,60%左右的群众搬迁到重点集镇安置,10%左右的群众以其它方式零星搬迁安置。
同时,县委、县政府向搬迁群众保证,集中安置区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五统一”,以及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通讯,有产业基地、有活动场地、有购物中心、有卫生室、有文化站、有垃圾收运点 “五通六有”,让群众搬到好地方、住进新家园。截至目前,2016年第一批已有392户1620人计划搬迁家庭签订“一申请两协议”,占任务数的100%,4个自然组59户227人整寨搬迁入新居,预计可提高城镇化率3-4个百分点以上。
突出配套施策,确保“搬得顺”
按照县级领导包保搬迁组,迁出地、迁入地镇乡干部双包保搬迁户的原则,该县推行领导定点联系扶贫工作制度和干部“三访”(工作下访、入户走访、日常随访)实现搬迁户和贫困村贫困户遍访全覆盖。对搬迁群众逐户实行“包发动、包服务、包就业、包脱贫”的“四包”责任制,建立长期稳定的干部结对机制,实行“N对1”的贫困村包干脱贫,由全县各级领导对全县42609名贫困人口进行包保,对全县搬迁户和贫困户实现包干脱贫全覆盖。
2016年7月9日,贵定县易地扶贫搬迁整寨拆除暨增减挂钩土地复垦现场启动会在云雾镇关口村破瓦组腰箩滩举行,成为全省首个完成整寨搬迁入住,实施整寨拆除和土地复垦的易地扶贫搬迁整寨搬迁点。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局长覃克信认为,贵定县采取这样的措施,给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拆除复垦工作开了个好头,对推动黔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定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推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1+13+2”扶贫攻坚计划,农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非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拆除的,每人奖励1.5万元。搬迁对象享有与迁入地原住户同等待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进城务工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扶贫搬迁对象举家转户进城、进集镇安置,搬迁对象除享受扶贫搬迁补助政策外,享受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政策赋予的社会保障、公租房配租、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等相关待遇。农村“五保”对象可根据本人意愿,由县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安排到福利院或建农村公租房集中安置和供养。同时,通过土地调换、一事一议,为易地迁入户配置基本生产生活资源,确保有菜地、有发展空间,实现权属随人走、搬迁不失利。endprint
突出持续增收,确保“能致富”
如今走进云雾镇岑明富的新家,94平方米的新房铺了一层瓷砖,客厅里摆放的新沙发、新茶桌以及墙角处的鲜红荷花,让这个新家充满了喜庆。“装修费用都是由政府出的,现在客厅里就缺台电视机,相信今年可以凭自己努力添购上。”岑明富说,从搬迁小区坐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贵广高铁贵定站,学校、医院、超市就在小区旁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之前比犹如“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如何让搬进来的贫困户住得下、能致富?贵定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丽芳表示,贵定县将扶贫搬迁与山地新型城镇化、山地旅游业和山地农业相结合,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整合资源发展茶叶、蔬菜、刺梨、大鲵、竹鼠、烤烟、中药等产业,大力发展昌明经济开发区、云雾山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农旅一体化发展区、盘江沿山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阳宝山佛教文化旅游度假区、德新新巴山地特色农业开发扶贫工作示范区的产业联动建设。
贵定县沿山镇星溪村村民吴英是“四季花谷”景区的一名保洁员,每天工作8个小时,日工资80元左右。“在家门口打工,时间不长,收入不错,很满足。”吴英说。由于没有文化,吴英一家多年来致富无门路,生活贫困。今年初,她获得“四季花谷”景区提供的精准扶贫岗位,成为景区一员,这张长期的“入园门票”成了他们一家致富的希望。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工业园区1个,农业园区6个,科技创业园(基地)8个,确保每个安置点附近有1个以上产业园区。搬迁群众年人均收入确保在8700元以上,力争突破1万元,帮助和带动2.6万搬迁户及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初级加工业、手工业,开发特色产品。
近年来,贵定县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针对各镇(街道)、各园区产业发展状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并积极协调各企业与农户签订用工协议,现已开展采茶技能、蔬菜种植、花卉种植、产业技能、电商网络等订单式培训共8期总计培训330人,已组织21家企业和大户签定用工协议,共提供就业岗位3575个,预计每人年收入可达1.8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给深山里的贫困群众带来生活巨变,也给生态脆弱的“烧炭村”带来喘息之机。在赶往腰箩滩村寨的路上,我们不时看到一片較为葱郁的次生林里,夹杂着几块像刮了鱼鳞的光秃山坡,旁边则有几口“烧炭窑”。“关口村42户197人全部搬迁出来以后,‘烧炭村每年可以减少21亩的森林采伐量。”罗瑞说。随着旧房的不断拆除,岑明富等人约定禁伐森林烧炭,保护迁出地的生态环境,并准备统一流转经营复垦出来的12亩宅基地和村寨的10亩耕地,通过种植西瓜、草莓等经济作物,让搬迁后的生活更加甜蜜,率先从贫困深山迈入“新生活”,实现易地扶贫搬迁首战告捷。
莫春开说,下一步,贵定县将继续做好精准扶贫示范工作,科学安排搬迁点,形成以县城宜居、盘江宜游、昌明宜业、云雾宜农的方式,带动安置点因地制宜,让老百姓工作稳定、生活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