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华简和新考古资料看秦人西迁

2017-09-22 15:39赵伟
丝绸之路 2017年18期

[摘要]秦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民族在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是周朝抵御西戎入侵的最后一道防线。关于秦人起源有西、东两种说法。清华简中对秦人起源的记载,确定了秦人的起源、迁徙过程。上世纪80年代早期秦文化考古在甘谷毛家坪,礼县西山、大堡子,清水李崖遗址的重大发现,证实了秦人在抵御戎人的同时,不断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并巩固、发展、壮大,不断东扩。

[关键词]秦人西迁;秦人起源;清华简

[中圖分类号]K87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22-02

关于秦人起源问题是秦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对此问题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西来说”和“东来说”。

一、秦人研究综述:“西来说”与“东来说”

(一)“西来说”

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秦都邑考》中指出:“秦之祖先,起于戎狄。”蒙文通在《秦为戎族考》一文中力证秦为戎族,认为秦祖中谲曾孙胥轩被称为“戎胥轩”,则知秦之父系为戎而非夏族,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此秦之母系亦为戎也。?譹?訛《春秋三传》中称“秦者夷也”或称秦为“狄秦”,故关东诸国公认秦为戎族。?譺?訛丁山在《古代神话与民族》一书中指出:“史前神话人物世系多出商周籍典”,夏、商、周、秦“四代开国前世系皆宗祝伪托”。所以,“《秦本纪》所传襄公以前之人物,若大费、大廉、费昌、孟戏、仲衍、蜚廉、造父等,非天空之神御,即速御之风神; 其反映之史实,则秦襄公为攻戎救周列为诸侯时,故一游牧为生之西戎民族也”。?譻?訛

(二)“东来说”

“东来说”认为秦起源于东方夷族,本为《史记》所持观点,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重新被人们重视。1933 年,傅斯年《夷夏东西说》首倡嬴秦为东方民族,他认为:“伯益为秦赵之祖,嬴姓之所宗。秦赵以西方之国,而用东方之姓者,盖商代西向拓土,嬴姓东夷在商人旗帜下入于西戎。少昊在月令系统中为西方之帝者,由于秦赵先祖移其创说于西土,久而成土著,后世作系统论者,遂忘其非本土所生。“入春秋徐始式微,而殷人所置嬴姓在西土者,转而强大,其卒并天下。”?譼?訛卫聚贤在《赵秦楚民族的来源》一文中认为,赵、秦、楚三者均夏民族熊氏族之分化。其均发源于山东,至山西、陕西、甘肃,然后再向东发展。?譽?訛黄文弼进一步认为,秦人在西戎只发生在中潏之后,中潏之前秦之先佐殷周为诸侯,其嬴姓居地在东方。同时又指出,秦人始祖传说取材与殷相同,同以吞鸟卵为传说中心,且叙述诞生方式完全相同,故必同出一源。?譾?訛陈秀云《秦族考》一文,从秦人先世的神话传说和殷人传说相同、秦人与殷商有密切关系、嬴姓诸国多在东方和“秦”与“嬴”原为东方地名四个方面揭示秦人为东方民族。?譿?訛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也主张秦之祖先为东夷民族。?讀?訛

二、清华简《系年》中对秦人的记载

2008年,赵伟国先生向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经专家鉴定,竹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多为经、史类书。李学勤先生考证,在清华简《系年》第三章,简文叙述了周武王死后发生三监之乱,周成王伐商邑平叛的事件:“飞(廉)东逃于商盍(葢)氏。成王伐商盍(葢),杀飞(廉),西迁商盍(葢)之民于邾圉,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讁?訛 文中记述了商朝覆灭之后,飞廉由商都向东,逃奔商奄。奄国等嬴姓东方国族的反周,飞廉肯定起了促动的作用。乱事失败以后,周朝将周公长子伯禽封到原来奄国的地方,建立鲁国,统治“商奄之民”。但在《系年》发现以前,没有人知晓还有“商奄之民”被周人强迫西迁,而这些“商奄之民”正是秦的先人。1938年湖南宁乡出土的西周孝王元年师酉簋铭文:“嗣乃祖音官邑人、虎臣……秦夷。”?輥?輮?訛反映了一直到西周中期,秦人还被称为“秦夷”,这就是秦人作为东来民族的确证。

秦国先人“商奄之民”在周成王时西迁无疑与飞廉有关,因为飞廉的父亲中谲正有为商朝“在西戎,保西垂”的经历,并且与戎人有一定的姻亲关系。《系年》的记载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明确指出周成王把商奄之民西迁到“邾”这个地点,这也就是秦人最早居住的地方。“邾”在战国楚文字中常通读为“吾”,因此“邾”即是《尚书·禹贡》雍州的“朱圉”,《汉书·地理志》天水郡冀县的“朱圄”,可确定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

近年来,随着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的“邾”的可能位置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查,考古重大发掘和历史遗存证实,“邾”这个地点, 在今礼县、天水一带,这里是秦人最早居住的地方。

三、早期秦文化考古发现

20 世纪 80 年代,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历时三年,在毛家坪进行了两次发掘,从发掘情况看,遗址主要有三种文化遗存:即以彩陶为特征的石岭下类型遗存,以绳纹灰陶为代表的“A组遗存”,以夹砂红褐陶为特征的“B组遗存”。 其中“A组遗存”为秦文化遗存。?輥?輯?訛之后,又相继发掘了礼县西山遗址、清水李崖遗址,2012年,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再次对甘谷毛家坪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2009~2011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通过在牛头河流域考古调查发现,清水的周代遗存集中分布于清水县城所在的牛头河中游如李崖遗址、柳树塬遗址,此外在后川何黄门镇段及在张家川县城西北也有零星分布,其中以李崖规模最大。?輥?輰?訛

2009~2011年,在李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10余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随葬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陶器具有显著的商式风格,表明早期秦文化与商文化有着某种渊源关系。毛瑞林、梁云等先生在清水县博物馆也发现了一批馆藏的商周时期的文物。同时甘肃清水的永清堡、李崖、祝英台也出土了有西周早、中期的陶器,甚至还有商鬲。一般认为殷墟二期以后,关中西部不再有商文化的分布点,关中东部的商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在这种前提下,甘肃东部的清水县发现比较纯粹的殷墟三期或更晚的商式鬲就很耐人寻味,这是跳跃式的人群迁徙或传播,?輥?輱?訛它为秦人东来说找到了重要依据。endprint

2005年,早期秦文化调查、发掘与研究课题组在西漢水上游考古调查的基础上对礼县西山秦人早期大型聚落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两周之际城址,这是目前所知秦人最早的城邑,发现了三鼎二簋的贵族墓,对探讨秦人早期历史和秦早期都邑建立等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輥?輲?訛

2014年3月,再次对毛家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五鼎四簋高等级贵族墓和车马坑,出土了“子车氏”铜戈,此次发掘的墓葬均为西首向、屈肢葬,与关中地区的东周秦墓的传统葬式相同,墓内出土的鬲、盆、豆、罐等陶器亦与后者的同类器一脉相承。这些出土文物的特征等迹象表明,春秋时期秦人的基本生活用品即陶器已经周式化了, 经过近三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确定其为古冀县县址所在。

秦人抵御西戎的过程并不简单,周厉王时,“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又召秦仲之子秦庄公伐西戎,破之。秦国和西戎的势力就在彼此力量的此消彼长当中不断交锋。秦武公十年(前688),秦武公“伐邽戎、冀戎,初县之”。这是秦人设县之始,从秦人东迁以来被封“秦亭”,在礼县造城建邦,再到设立郡县,是秦人在为周人“御戎”、卫疆基础上的不断开拓和奋进,这种军事、行政组织的建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邽戎和冀戎再也没有对秦国构成明显的威胁。

在李崖遗址发掘中,发现的几座寺洼文化墓葬,与早期秦族墓邻近,两墓规模相当,方向一致。同时在寺洼文化墓葬中发现大量的秦式陶器。周代墓葬和灰坑的年代集中在西周时期,很少见春秋时期的遗迹标本,发现了迄今所见秦文化墓葬年代最早的一批秦墓,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随葬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陶器具有显著的商式风格,其表明早期秦文化与商文化有某种渊源关系。由此表明,早期秦人与寺洼文化人曾长期和睦相处,或可能通婚。?輥?輳?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本确证了秦人被西迁到“朱圄”,替西周驻守边关,抵御戎人的事实。秦人初到这里,也带来商代固有生产和生活方式,在西迁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吸收了西周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秦人通过与戎人接触的过程中还吸收大量西戎文化,它们通过对商文化、周文化和戎文化的兼容吸收而形成独特的秦文化。这种吸收和借鉴使秦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得到提高和迅速发展。通过对毛家坪遗址等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秦人在春秋早期,其势力不断巩固和壮大。结合礼县西山遗址发现周时期城址,大量周代灰坑、墓葬、动物坑等遗迹,大堡子遗址发现的城址,大型建筑基址,祭祀遗迹,特别是大型乐器坑等历史遗存可以看出,秦人先祖为了寻求更有利的发展空间,之后又转徙至西汉水上游,即今礼县、西和县一带。自秦人“崛起于关陇”之后,又逐步向关中迁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