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提供及总评: 陈建新 高考阅卷作文大组组长
郭吉成 高考阅卷作文小组组长
■ 作文点评: 陈建新 高考阅卷作文大组组长
庄平悌 高考阅卷作文小组组长
徐成辉 高考阅卷作文小组副组长
谢昌霖 高考阅卷作文小组副组长
张 颖 高考阅卷作文小组副组长
● 正确理解“三本书”的概念
今年浙江卷的作文题要求同学们对作家所说的“人生要读三本大书”加以评说,写好这篇作文,对“三本书”的理解很重要。
“有字之书”是指平常我们阅读的纸质书籍,当然也可以包括出现在电子产品,比如电脑、手机和阅读器上的电子书。
“无字之书”是指生活,也可以说是社会实践(包括接触大自然)。这样的理念其实古代就有,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
“心灵之书”是一种隐晦的比喻,意指阅读自己的心灵,这既是指了解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反省。将其理解为自我反省、精神层面的追求、精神修炼等都对。
题目中只出现“三本书”的说法,没有进一步解释,特别是“心灵之书”这个概念,如果有其他解释,能说得通的,也算对。
● 领会“评说”的文体要求
今年的作文题不像去年明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只是使用了两个关键词“思考”“评说”。这两个关键词是指向论述类文章的文体的,可见命题者希望引导同学们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因此,写作时应采用适宜的文体,凸显“评说”:首先要表明你的看法,然后进行评说,阐述清楚你的理解。
行文过程中,要在辨析概念的基础上,把握题旨,理清思维,讲清楚“三本书”之间的关联。“三本书”中,前者“有字之书”是实的,后两者“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虚的。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平面关系,而是相互递进的关系,前者为后者的“阅读”奠定基础,最终促成人的心灵认识和精神层面的发展。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更要读“心灵之书”。
一般而言,宜把“读三本书”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评说,当然,具体写作时可以有所侧重。如果对“三本书”的概念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然后着力评说其中一本,也视为切题。
一类文: 55—60分 / 二類文: 50—54分
这一档次的文章是考场上的优秀作文,它们在审题上对“三本书”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准确的理解和阐释。
题目中的“思考”与“评说”是很重要的信息。如果文章没有丝毫思考与评说,就只能在49分以下给分。如果针对材料有合理思考但缺乏评说,可以进入二类文范畴;如果对材料有合理思考且有评说,就能进入一类文范畴。
在语言方面,文章普遍能做到理性表达,符合论述性语言的要求,简洁、清晰、鲜明;结构上严谨有致。
此外,这一档次的文章普遍符合论述类文章的文体要求,论述时有一定的纵深度,甚至有独特的思考,不是简单地阐释“三本书”的关系。
比如《请先读懂自己的心》一文,作者对“三本书”的理解与作家有所不同,他看到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从而更推崇“心灵之书”的宝贵,没有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