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倒运货箱及其相关专利检索和申请

2017-09-22 14:51奚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专利号尾部底板

奚明

摘 要:货箱,在运输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运输农产品还是运输工业产品,货箱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短途运输、狭窄操作空间、周转要求快的场合,重复利用同一货箱装载和卸货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为此,我们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简要分析高效倒运货箱及其相关专利检索和申请。

关键词:高效;倒运货箱;专利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8-0020-02

1 我们需要明确现有的货箱存在哪些缺陷,有什么是我们能够改进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人类生产生活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货车,现有的传统货箱在倒运货物方面,不能满足高效倒运的生产需求。

(2)传统转运货箱一个货箱底板连接一个货箱本体,且货箱本体上没有吊运装置,不易吊装。

(3)传统转运货箱的货箱本体和货箱底板之间拆装困难。

(4)传统转运货箱的货箱本体和货箱底板之间拆装安全

度不高。

(5)传统转运货箱不方便用户查看货箱本体内部装载量或装载状态。

根据以上五个主要技术问题我们针对性的检索和提出改进方案,其一,在现有的传统式货箱的结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将货箱与底板的连接、结合方式改变为插入式、可拆卸连接;其二,在现有的传统货箱两侧增加 望窗口,更方便用户查看货箱本体内部装载量或者装载状态;其三,货箱体前部和尾部底板均为翘起结构,所述货箱本体前部和尾部底板均设有凸起部,所述货箱底板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上设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适配于凹陷部;进一步保障了拆装安全和显著提高了转运效率;其四,货箱底板前端还设有随车吊装置,该方案能够保障在没有吊装工具或叉车的条件下能够自行装载货箱本体,从而实现高效转运的功能,且以上所有方案并未破坏原有自卸车将货箱举升和收回的功能。

2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践得出新的技术方案,并进行技术检索

为了使上述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展示,以下结合示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示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高效转运货箱,包括分体设置的货箱本体2、货箱底板11和货箱副梁10,所述货箱底板11末端与货箱副梁10铰接;所述货箱本体2尾部设有后门13和翻转机构14,还包括位于所述货箱本体2两侧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吊耳1,位于所述货箱本体2两侧底部的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下表面与货箱本体2下底面在同一水平面;所述货箱底板11两侧上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5;所述固定座6适配于固定装置5。

其中,所述固定座6为长方体结构,其底部带倒角;所述固定装置5为两块长方体结构,其每块长方体结构顶部内侧带倒角且外侧设有加强筋4;所述货箱底板11前端设有货箱前门9,所述货箱前门9与货箱底板11之间焊接有连接板8,所述货箱前门9与货箱本体2之间设有限位固定块7;所述限位固定块7靠近货箱本体2的一侧装有防撞块;所述货箱本体2两侧还设置有 望窗口3;所述 望窗口3在货箱本体2每一侧有两个且上下设置,所述 望窗口3内固定有透光材料;所述货箱本体2前部和尾部底板均为翘起结构,且翘起角度均为α=10°或20°或30°;所述货箱本体2前部和尾部底板均设有凸起部15,所述货箱底板11设有凸台16,所述凸台16上设有凹陷部17,所述凸起部15适配于凹陷部17;所述货箱底板11上设有举升槽18,所述举升槽18有两处,且该两处举升槽18间距为货箱本体2总长的1/3。

技术检索包括专利检索和技术文献检索,其中专利检索通过关键词“货箱”和“可拆卸”进行综合检索,得出三份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1)专利号:CN200920287048.X,专利名称:可拆卸货箱的货车,申请日:2009.12.30,发明创造点:可拆卸货箱;螺栓连接。

(2)专利号:CN201620049661.8,专利名称:一种车厢可卸式货车,申请日:2016.01.19,发明创造点:车厢可卸,举升机构,多个车厢,一车多用。

(3)专利号:CN201120457623.3,专利名称:重型车专用货箱,申请日:2011.11.17,发明创造点:在底盘前后端设置立柱,并设置带小门的边板。

根据对比可知,上述三个现有技术解决的技术問题与本技术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最接近,但解决思路不相同,起到的效果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技术方案可以申请专利。

3 对于该技术方案的深入挖掘可以将研究所得的方案结合现有技术进行综合得出新的技术方案

例如:可以在自身“高效倒运”的功能上拓展,可以在所述货箱底板前端还设有随车吊装置。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于高效倒运货箱的研究得出关于相关专利检索和申请要点,首先,要回归实际生产的需要,得出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并检索分析,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研究成果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多余的研究开发,在充分检索的基础上还可以避免重复研发;其次,要经过理论验证和实践论证,使得新的技术方案是有理有据的,经得起考验;最后,申请过程中要有的放矢,主次分明,一方面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分散发明创造点多案申请,可以在统一申请内设置多个优选技术方案,保障授权并获得充分保护范围。

参考文献:

[1]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车型手册(上)[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龚微寒.现代汽车设计与制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徐志生.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利号尾部底板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海洋大探险
心连心休闲椅
N的最大值是多少?
板上叠球
板上叠球
辉瑞在美提起反垄断诉讼
独立基础加防水底板的分析
日间抗老防护的终极护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