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汉,牛红霞,华伟
病例报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肝素抵抗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
金汉,牛红霞,华伟
患者男性,51岁,因“劳力性胸痛一个月,加重9 h”入院。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术提示三支病变,左前降支(LAD)近端60%狭窄,中段100%狭窄,回旋支(LCX)中段60%狭窄,右冠脉(RCA)中段100%狭窄,可见血栓形成。于RCA置入支架一枚,罪犯血管处理后因血流动力学改善不佳,再于LAD置入支架一枚。患者术中给予1 mg/kg肝素静脉应用,持续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欣维宁)8 ml/h静脉泵入,血压心率稳固,转入阜外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进一步治疗。术后10 min患者再次发作胸痛、大汗。心电图示:II、III、AVF、V1-6ST段抬高0.1~0.2 mV。即刻再次行冠脉造影提示:LAD支架近端100%狭窄伴急性血栓形成(图1A),RCA支架近端100%狭窄伴急性血栓形成(图1B),以抽吸导管分别至LAD、RCA病变处行血栓抽吸,并分别以球囊于支架内扩张,血流恢复TIMI血流三级(图1C、1D),术中测量活化凝血时间(ACT)值为243 s,术中再次给予肝素每1 mg/kg静脉应用。术后继续予以欣维宁8 ml/h持续静脉泵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转入CCU继续治疗,术后2 h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40 s。
图2 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患者于CCU治疗期间病情平稳,心电图多次复查呈自然演变过程,术后30 d及90 d随访时未发生缺血及出血事件。
一直以来,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20%~25%。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将支架内血栓分为早期支架内血栓(30天以内形成的血栓,其中支架置入术后24 h为急性支架内血栓,余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晚期支架内血栓(支架置入术后30天至1年)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支架置入术后1年以上)。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1)患者本身因素: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吸烟等;(2)冠脉病变因素:弥漫性病变、再狭窄病变、桥血管病变、严重钙化病变、闭塞病变、左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冠脉血流不畅;(3)手术技术及器材因素:支架直径不合适、支架未完全扩张及贴壁不良、支架重叠、CRUSH技术、支架结构变形、血栓及壁内血肿、介入术中致机械性血管损伤;(4)药物因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抵抗、过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抗凝药物未给足量等。本例患者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多年;术中提示三支病变、前降支病变较长;急诊上台,术者及助手在操作中准备可能不足,处理病变血管(RCA)的同时处理了LAD病变,可能存在术中肝素剂量不足、支架贴壁不良等情况。此外患者第一次手术时出现血压下降,考虑与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有关。第二次手术时患者术中测ACT仅为243 s,亦有可能与肝素抵抗有关。分析出现肝素抵抗的原因如下:患者既往存在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情况都易引起体内氧化应激,造成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及血管平滑肌活化。此外,炎症因子的激活导致的血小板活化可能释放出抗肝素因子(PF4),使得肝素不能发挥其防止血液凝固、血栓形成的作用。
冠脉介入手术应该时刻谨慎,术前应保证抗血小板聚集的充分,术中及术后保持抗凝治疗的足量覆盖时间。同时,选择合适的支架、确保充分膨胀及贴壁良好,必要时行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指导手术操作。介入术后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较长时间且难以缓解的胸痛症状,需立即行心电图检查及心肌标志物检验。如考虑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时有效的处理,尤其是尽早血运重建恢复冠脉内血流,对改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09-25)
(编辑:曹洪红)
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诊治中心
金汉 主治医师 博士 主要从事心内科起搏电生理研究 Email:jinhan_0115@126.com 通讯作者:华伟 Email:drhua@vip.sina.com
R541
A
1000-3614(2017)09-0930-01
10.3969/j.issn.1000-3614.2017.09.024